全心思齐网

古代说书人表演时依据的文字底本,为什么叫做“话本”?

话本一般可以认为是古代说书艺人使用的底本。话本来源于“说话”,“说话”的本意是口传故事。隋唐时就已有“说话”风气,“话本”的名称在唐代敦煌变文里已有出现。

宋代商业发达,“说话”迅速流行,元代统治者禁止“说话”表演,因此口头技艺的“说话”逐渐衰落,但演变成书面形式在民间流传。宋代“说话”有“四家”,一般认为是小说、说经、讲史、合声(生),以故事题材来作为划分标准。现存的宋元话本是前三种。其中,小说类的话本都是短篇,是宋元小说中文学价值最高、流传最广的。

宋元话本的题材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描写恋爱故事,如《碾玉观音》;二是描写神仙、鬼怪,如《西山一窟鬼》;三是公案作品,如《错斩崔宁》;四是描写侠义英雄,如《杨温拦路虎传》。宋元话本的体制:在体制上,宋元话本有一定的特色,一般是由入话(也称头回)、正话、结尾构成。入话在话本的开头,先引一段诗词或骈文,然后说一个与正话内容相类或相反的小故事,这是说书人为了稳定先到的听众,等待后到者所采取的一种办法。正话才是每场所要说的主要故事,结尾以“话本说彻,权做散场”之类套话作。结,或者引用诗词总结全文。讲史话本通称为“评话”或“平话”,讲述前代有关兴废争战的历史故事,宋“说话”中讲史一类发展而来的。现存比较重要的如《三国志平话》、《宣和铁事》。

说经话本,演说佛教典籍和与佛教人物有关的故事、传说。目前确定为宋元时期的只有一种,即《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匿名回答于2019-08-30 09:14:10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