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时期每周生活费100为了省钱从来没有外出吃过东西,都在食堂,不太社交不太花费没必要的费用 毕竟大学的任务是学习不是什么去怎么花钱,所以我每周都能余下一点钱 然后用这点钱给自己买地摊衣服夏天的。
中华民族的传统是节俭
匿名回答于2022-02-12 02:22:40
我有一个同学,生活很节俭,记的有一次,他爸妈有事中午不能回家给他做饭,早上上学时妈妈给了他十块钱,让他中午去饭店买碗面吃,可他舍不得花钱,中午回家时只用一块钱买了一个饼子吃,剩余的钱晚上妈妈回家又给了妈妈。好懂事的一个人。
匿名回答于2022-02-12 07:33:54
孔子,古礼戴麻做的帽子,但麻帽不宜做成。而绸帽相比之下就简单易成。孔子就从众从简用麻帽。他还说。
不是上朝祭祀穿的礼服,一定要裁去多余的布,以节省布料。
汉文帝身体力行主张节俭。他常穿粗丝的衣服。他最宠爱的慎夫人,衣服也不准拖地。他要建一座露台,听说得一百斤黄金,马上不见了。他修灞陵只用砖瓦,不用金银等装饰。
曾国藩的女儿有一次穿了一条绸裤,还是她亡嫂留下的,结果被曾国藩看见并教育节俭,她马上换掉了。曾国藩在家书中常有教育子侄多养猪、多种竹子的字样。
匿名回答于2021-08-28 04:03:38
我老汉吃饭的时候每次下面条的水刚够下一锅面。
冬天因为是汗脚,不穿袜。
里面的衬衣全是他妹孩子不穿的,灰色棉质长袖。
我父亲将外面的土地开荒和我母亲整理垃圾场将近10天左右,最后种菜供养我们十几年。
父亲年轻时在山区烧水做饭,是用房上的雪煮的。
匿名回答于2021-09-07 06:21:57
我的婆婆在生活中非常节俭,比如小孩掉在地上的糖,她会捡起来洗洗吃掉,身上穿的衣服很多年,也不买新衣服,更节俭的是袜子,一双袜子竟然穿了三年。脚底不知换了多少次补丁。
离家20多里的路,为了省车票钱,她自己走着回家。很多人劝她不要这么节俭,她只是笑笑作为回答。
匿名回答于2021-09-26 06:33:41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节俭还是根本!比如家里经常有剩下的饭莱,这是免不了的,除了每餐饭要尽量做的适量,最好不要剩,但剩下的饭莱随便倒掉就是浪费,这时我们应该把剩饭剩菜很好的保存好,肉类也可以冷冻保存,而青菜类用保鲜膜套好收到冷藏室里,明天热了再吃,万不可浪费!
匿名回答于2021-09-26 06:52:29
每个平常人家都有更多节俭的小故事,比如我们自己,就是平常有的纸壳,塑料瓶,易拉罐!都会存起来到一定时候卖给手废品的人!还有就是油桶用到最后那个油还有一点出来慢,就倒立在一个碗里直到最后一滴油滴出来!这些都是一种美德,不是抠门!
匿名回答于2022-02-12 09:55:25
以前的农村人生活都非节俭,现在也是。
象我爸妈在家平时两个人的时候还是在烧柴火灶,煤气罐好了也不舍得用。青菜自己种,偶尔买些鱼和肉;赶集从不乘车,都是步行。穿的衣服很少买,有时候衣服破了继续打个补丁接着穿。
甚至一双袖套都不舍得买,也是自己用旧衣服缝制。
匿名回答于2022-02-13 22:11:31
【雷锋的节约精神】
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生活中处处注意节约,他参军后,每月领到的津贴费,除了交团费,买书等必需的生活日用品外,其它的全部存入了储蓄所。他的袜子总是补了穿,穿了又补。变得面目全非了还舍不得买双新的。搪瓷脸盆和洗口杯有许多疤子,还不愿意丢掉另买。他的内衣也补了许多补丁。但部队发夏装时,按规定每人可领两套单军装,两件衬衣、两双鞋,而雷锋却只领一份,说是是“够穿了”。
【蒸葫芦】
有位叫郑庆余的人极为节俭,一天他请客,当着客人面他吩咐仆人说:“要蒸烂去毛,不要把脖子拗断了。”大家以为必定是蒸鹅鸭之类,等了很久,仆人端出了清香的调料,又在每位客人面前各放了一碗粟米饭,一枚蒸葫芦,客人们只好偷偷笑着勉强进餐。
【毛泽东生活俭朴】
毛泽东同志在生活中一直保持着俭朴的本色。他在求学时就是“身无分文,心忧天下”,从不与人谈论吃喝;在长征中,他与红军战士同甘共苦;到延安去,他穿的军装补了又补,照相时没帽子戴还借别人帽子用,为了改善生活条件,他和大家一起参加了大生产运动。
总理艰苦朴素周总理在生活上从来不搞特殊,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他伏案工作多,衣服袖子破了,他就在肘部补个大圆补丁。为了保护袖子,他又做了袖套戴上。他的衬衣总是补了又补,最后补得连自己也看不出其本来面目了。
匿名回答于2021-08-16 20:51:02
1、毛泽东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
2、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
匿名回答于2021-08-17 04: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