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客观和主观分是指的什么?

同一性,统一性,是绝对的。说到底,主观(即人的意识,自己的观念)也是一种物质运动,大脑思维的本质也是一种物理、化学活动。所以“世界上除了运动的物质,什么也没有”,主观也没有。

但是要认识客观事物,就必须认识它们之间的区别,认识每个对象的特殊性。特殊性是相对的。人的意识相对于所要认识的客观事物,是主观。个人观念相对于别人的观念,个人观念是主观,别人的观念是客观。因为特殊性是相对的,所以主观和客观的区分也是相对的,要看具体条件,所论问题的层次。

理性是对真理的追求。符合客观的主观认识是真理,所以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是属于意识的,而实质是客观的,是客观在主观中的正确反映。所以说只有客观真理而没有主观真理。

因此,“客观”一词,有时不是指客观事物,而是指一种主观态度,即努力使主观符合客观的思维方法。它属于主观,但指向客观。所谓“客观理性”也一样,是属于主观的,是主观的一种态度,但追求主观符合客观,指向客观。

属于主观的客观态度是理性。无论谁说的话,符合客观事实的就是客观真理。

”理性“一词有时是相对于”感性“、”直觉“的,是指冷静的、不受情绪影响、排除心理错觉的思辨。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理性“一词是相对于”悟性“的,这时理性是指利用人类思维科学已经可以形式化的规则——主要是形式逻辑——来进行思维,而悟性则是发挥大脑本身具有的想象、联想、冥想等能力来进行思维。

科学思维应分为两大过程,一是扩展的、无约束的、充分想象的,这是启发的过程。二是严谨的、逻辑自洽的、用实践证明的,这是论证的过程。但是一定要分清,科学猜想不是科学结论。即使是大科学家说的话,有些是科学猜想,有些是科学结论,要能分开。

而且,确认的、否认的、未知的,这三者也要严格区分。特别是,未知的并非是否认的或确认的。由于人类一切思维都是有限的,所以已有的具体真理都是相对的,符合客观的程度都是有限的,绝对真理只存在于认识过程的无穷长河之中。

不能用科学的未知来否定科学,不能用真理的相对性来否定真理。否则,你写个错别字,然后狡辩说未来文字改革是有可能改成这样的,那么所有思维就都没有确定性了。所有具体真理都是相对的,即使是相对的也是必须承认的。

匿名回答于2019-07-16 00:00:42



主观与客观的通俗理解就是主观是人脑子里想的,客观是实际存在的。主观指人的意识、精神;客观指人的意识以外的物质世界,或指认识的一切对象。例如:眼前有一棵树,它是客观。不同的人或不同情绪时的理解是不共通且多样化的,这就是“主观”。

匿名回答于2022-03-06 07:35:57


客观: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一切事物。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它、是否知道它、是否承认它,都照样存在的,这就是客观的。客观"是一个抽象名词,意思是 在意识之外,不依赖精神而存在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实时存在的

主观:跟客观正相反,指被人的意识所支配的一切。比如:人们想问题、做事情,都属于主观范畴。

匿名回答于2022-03-06 07:39:26


主观指人的意识、精神;客观指人的意识以外的物质世界,或指认识的一切对象。

客观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一切事物。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它、是否知道它、是否承认它...都照样存在的。

客观决定主观,主观能反映客观,并对客观具有能动作用。当主观正确反映客观、并作用于客观时,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或推动作用;反之,对事物的发展就起阻碍作用。因此,要想推动社会的发展,必须使主观符合客观。比如要想切入市场,必须要使主观符合客观,承认图表及图表背后的客观存在。

匿名回答于2022-03-06 07:40:44


客观,是指哲学的一个中心概念,指从不同观点或角度来思考或判断某件事物的合理性,一个事物不受主观思想或意识的影响而独立存在的性质。客观的事实,不受人的思想、感觉、工具、计算等主观手段的影响,而能保持其真实性。

主观,它与意识、能动性、人格、心灵哲学、现实和真理的观念有相当关係。有三个常见的定义包括以下各项条件,某物是个主体,狭义是指拥有意识体验的个人或个体,呈现出观点、感觉、信念和慾望等直觉现象。

匿名回答于2022-03-06 07:44:20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