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党的工作机关、党委派出机关、党委直属事业单位、党组等。
党务公开“是指党的组织将其实施党的领导活动、加强党的建设工作的有关事务,按规定在党内或者向党外公开”。
“所谓党务,首先是党内事务,党的组织和党员对党内的事有其知情权。同时,中国共产党又是执政党,党内事务、党的方针政策等自然会对国家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党务公开又不仅是党内的事。例如,党中央制定的五年规划纲要建议,经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许耀桐解释道。
匿名回答于2021-10-07 10:32:19
党务公开主体可以分为3类:
1、是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
2、是党的纪律检查机关
3、党的工作机关、党委派出机关、党委直属事业单位、党组等。
这3类主体基本上涵盖了党的各级各类组织,有利于实现全党党务公开工作全覆盖、无死角。
需要指出的是,以往关于党务公开的文件主要是对地方和基层党组织党务公开工作进行部署和规范,这次中央制定《条例》把党的中央组织也纳入其中,充分彰显我们党自觉自信、开放透明的崭新姿态,充分体现党中央以身作则、以上率下的责任担当。
匿名回答于2021-10-07 10:51:24
第二十四条 中央军事委员会可以根据本条例,制定有关党务公开规定。
第二十五条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各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应当根据本条例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六条 本条例由中央办公厅会同中央组织部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条例自2017年12月20日起施行。
党的中央组织公开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管党治党、治国理政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党中央重要会议、活动和重要人事任免,党的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加强自身建设等情况。
匿名回答于2021-10-07 14:00:00
党务公开由党中央制定。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进一步规定:“党的各级组织要按规定实行党务公开,使党员对党内事务有更多的了解和参与。”党务公开正式写入党的根本大法。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召开,党务公开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要“扩大党内基层民主,推进党务公开,畅通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监督党的组织和干部、向上级党组织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渠道”。大会闭幕不久,《条例》即印发施行,这标志着我国党务公开建设沿着制度化轨道迈出了一大步。
匿名回答于2021-10-07 14:37:06
一、党务公开工作由镇党委统一领导,镇纪委牵头,组织委员具体负责,党建办负责组织实施,纳入党建工作年度目标考核。
二、党务公开要创新形式、明确内容、严格程序、注重实效,全面、准确、如实公开。坚持先党内后党外的公开原则。
三、党务公开以服务经济发展为目标,按照事前公开、征求意见,决策公开、民主讨论,结果公开、接受监督的程序进行。
匿名回答于2021-10-07 15:14:42
党务公开制度是有同级党委来制定。该党委根据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按照上级党委的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状况,制定党务公开制度,并上墙宣传,接受广大党员、广大群众的监督督促。制定党务公开制度,有利于党的建设,有利于廉政建设,有利于各项事业的蒸蒸日上。
匿名回答于2021-10-07 15:53:58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和推动下,党务公开逐步走上制度化轨道。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大会修改并通过的党章中再次规定,“党的各级组织要按规定实行党务公开”。
2013年11月,顺应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要求,党中央发布了《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年)》,首次提出“研究制定《中国共产党党务公开条例》,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增强党内生活透明度”。至此,《条例》的制定出台提上议事日程。
匿名回答于2021-10-07 16: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