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五年级的孩子如何教育?

谈到如何教育孩子,这几乎是每位家长都关注的话题,现在几乎家家都是独生子女,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我们每位家长的心愿,然而光凭着善良的愿望和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如何使孩子健康的成长,关键在于培育的人和好的培育环境,培养孩子不只是老师的责任,也是我们家长的责任,成长的环境不仅仅是学校,还有我们的家庭。

  我的孩子今年已经五年级了,自从孩子背着沉甸甸的书包走进校园,我们家长的肩上就多了一副沉甸甸的教育孩子的重担。关于教育孩子,我简单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首先以身作则。

  汪芯宇是一个活泼、开朗、极其贪玩的小女孩,而且兴趣也很广泛。对电视、电脑的热情极高。曾经一放学,就打开电视,边写作业边看电视,我说这样可不行,一心不可二用,做什么事都要专心。我俩约定:作业没写完,不允许打开电视,在作业完全正确的前提下,可以有选择的看电视节目。现在有些电视节目包括一些动画片都有暴力倾向,不适宜孩子。

  为了孩子,我和她爸爸几乎不看电视,看电视曾经是她爸爸的最爱,现在,他也不得不戒掉自己的电视瘾了。父母的言行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儿童教育家孙敬修先生曾说:孩子的眼睛是录像机,孩子的耳朵是录音机,孩子的头脑是计算机。他形象地告诫家长,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家长必须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我的孩子曾经自己总结出一条经验: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在有一天上学的路上,孩子对我说:“妈妈,我有一个最大的感受,你知道是啥吗?就是上课注意听讲,课后做作业特轻松。”我说:“女儿,你说的太对了,这个道理虽然很浅显,但你这么小就自己悟出来了,你真聪明,你一定要坚持下去啊!”我适时的表扬了孩子,她很高兴。

  二、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大家都听说过“赏识教育”吧?我很赞同,其实这对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至关重要。绿叶的生长离不开阳光雨露的滋润,同样孩子的成长进步也离不开父母时时刻刻的鼓励和支持。对于孩子的行为,父母的评价,有时哪怕是一句不经意的话,也会对孩子的自我认定和自信心产生极大的心理暗示作用。所以要注意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不要吝啬赞美之词,要让孩子相信,只要肯努力,他永远是最棒的。

  记得孩子上幼儿园时,孩子学画画,看到孩子的画,我无意中和她爸爸说:孩子的画画的不好,她没有画画天赋。这无意中的话让孩子听见了,之后,孩子对画画特别排斥。现在一遇到画画方面的问题,他就会推托:我画画不好,让别人替我画吧。我很后悔当时没有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而伤了孩子的自信心。孩子有一段时间,考试后对我是报喜不报忧,当我问她这次考试为什么不告诉我时,她说:我考的不好,不敢告诉你,我害怕你对我的那种态度。我预感到自己的行为又犯了错误,我于是向孩子道歉:以前是妈妈错了!以后不管考多少分,都要告诉妈妈,妈妈好替你分析是什么原因没考好,是不会?还是马虎呢?原因分析清楚了才能避免下次考试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其实考多少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考试,了解孩子知识掌握的情况,提高孩子的能力。

  三、 经常和孩子进行沟通,让孩子感觉到爱就在身边。

  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尤为重要,孩子需要爱。由于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压力,现在年轻的父母几乎每天都忙忙碌碌的。但是切记:再忙,也不要忽视了孩子。没有父母的爱,孩子的性格就容易发生扭曲,如任性、孤僻等。

  经常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一是教给孩子一把判别是非的尺子,让他懂得哪些是应当欣赏的、积极去做的,哪些是不应当欣赏、必须纠正的;二是加强相互之间的信任和理解。孩子信任父母,才能向父母袒露心声;而父母只有理解孩子的烦恼,才能帮助孩子解决困难,取得孩子的信任。

  四、 在注重培养孩子智商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情商。

  孩子的学习顾然重要,但也不要忽视了孩子其他方面的能力,如孩子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孩子和同学们相处的能力。不能让孩子成为学习的机器,成为书呆子,要让孩子积极参加各种他感兴趣的活动,培养他各方面的能力!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做家长的虽然要付出很多,但我们也会有很多的收获,我们深切的体会到,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熏陶,更离不开学校老师的辛勤培育,而一个健全稳定而富有亲情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则更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培养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家长肩上的担子还很重,我们将不断学习家庭教育的好方法,好经验,努力把孩子培养成适应时代的人才!

匿名回答于2019-09-04 21:44:35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般会有4个叛逆期:幼儿期(5-6岁),小学生时期(10-12岁),初中时期(13-15岁)和高中时期(17-18岁)。而恰好5年级的小朋友正处于小学时期的叛逆期。那么,作为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和引导呢?

1、父母要学会耐心的与孩子进行沟通,从根本上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在一定程度上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同时要对孩子表现出足够的尊重,学会倾听孩子的意见。

2、孩子犯错时,家长要时刻保持冷静。不要太过急躁,最好的方式就是等双方都平静下来,在一个冷静的状态下,再进行交流。

3、父母不要太过于干涉孩子的学习生活,有时候家长会觉得孩子这样做会影响学习,但这或许是孩子在除学习以外唯一的一点小兴趣。王老师认为家长可以适当的参与到孩子的兴趣和生活中去,比如说陪孩子玩游戏、交流孩子心中的偶像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走进孩子的内心,也许亲子关系会相处的更融洽。

4、父母要不断尝试新的教育方式。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性格也在潜移默化的发生着改变。比如说孩子小时候喜欢听父母安排,但长大后更多的是希望父母能听听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教育过程中,父母只要发现某种教育方式行不通,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改变自己的策略。

5、当父母发现孩子有叛逆倾向之后,一定要仔细观察孩子形成叛逆的原因,找出矛盾所在,对“症”下药,才能对孩子的叛逆心理起到直接的安抚作用。

事实上,和孩子沟通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在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上,教育孩子、激励孩子、帮助孩子实现自己的理想,都变得更加容易。

当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出现障碍时大多源自以下两个原因:

一、孩子有心理防御机制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如果父母总是以“我为你好”的名义来实施道德绑架,不给予孩子足够多的尊重,他们就会感到受到伤害,从而建立心理防御机制,阻断和父母的沟通。而在这些发生后,父母如果只能看到孩子的冷漠、无视、叛逆,而进一步加大压制力度,那么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就陷入一个“父母压制->孩子阻断->父母再压制”的恶性循环里。需要有人来主动打破这个闭环,而这个角色通常由父母勇于承担。

二、孩子和父母没有共同语言

如果父母不愿意学习新生事物,拒绝和孩子一起成长,只知道要求他们好好学习,却忽视他们情感上的需求,这样的父母必然无法了解孩子的内心,和他们成为真正的朋友。而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父母会失去和孩子之间的共同语言,没有共同语言便更加不了解孩子身边新的变化,于是也陷入一个“不了解->没有共同语言->更加不了解”的恶性循环中。同样的,需要主动来打破这个闭环的人依旧应该是父母,他们永远应该是良性亲子关系的引领者。

怎样才能促进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有效沟通,帮助建立亲子联系呢?

虽然少,但并不容易做到。

1. 首先,共情,学会与孩子感同身受

当孩子难过、沮丧、生气时,用语言和肢体语言告诉孩子你明白他的感受,他难过时,你也会难过,他生气时,你也愿意为他分担。告诉孩子自己小时候也曾经有过类似的问题,类似的烦恼,所以这些负面情绪并不可怕。

2. 其次,理解,愿意了解孩子的真实感受

开放地去了解孩子,用心地去倾听,了解他身上发生了什么。不要用先入为主的评判的态度,也不要用不重视的态度,觉得随便转移一下注意力就好。

3. 最后,接纳,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接纳孩子情绪起伏的过程,也让孩子接纳他自己的情绪起伏。让孩子觉得这些情绪的产生是正常的,但要学会把这些情绪引导向更好的一面。同时,不要忘记告诉孩子,无论他变得怎样,即使你们之间产生了矛盾,你也一样爱他。

我们既要和孩子有效沟通,懂得他们的需求,也要坚持对孩子规则的制定,让他们习得好的习惯。每个孩子都是独立而又特殊的个体,值得被倾听,值得被尊重。

匿名回答于2019-09-04 21:57:57


要教育这个阶段的孩子,首先要了解他们的特点。11岁到12岁,11岁到12岁的特点是什么呢?就是天真多变,缺乏安全感,这是11岁到12岁的主要特征,他的生活焦点是怎么样让人接受,成人在这个阶段的核心作用,】是提供保障。那么关键行动,比如说把握住这段时光,这个阶段的孩子,仍然非常想和你在一起,好日子一天一天地少。你知道吗?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和孩子一起规划去探险,一起考虑有意义的活动安排。你想一想,孩子有什么青春期的愿望清单,跟他一块儿实现。尽情享受和孩子一起读书,看电影,听音乐的时光,这能引发你与孩子之间关于人生有意义的谈话。然后与孩子谈论成人的话题,谈论你最大的冒险和失误,他们想听。我儿子特别喜欢听我上大学的故事,特别喜欢听我过去所遭受的挫折失败。我有一次打乒乓球的时候,我就跟他讲,回忆起来我当年参加乒乓球赛,最后决赛那一局输掉的那个场景,我儿子让我仔细跟他讲讲。我说打到最后一个球,21:21平的时候,需要连赢两个球才能赢,紧张,我的呼吸都已经发生了变化,我把一个球抛起来准备发球的时候,呼吸节奏变了。结果竟然吹了一口气把球吹跑了,我儿子听完了以后没有嘲笑我,我儿子特别理解我,我儿子说,爸爸,真的比赛的时候是会很紧张的。就是他在跟我分享我的成长经历,这就是我们说你需要跟孩子讨论你过去的冒险和失误,然后与孩子讨论关于性的话题,认真地回答他们问你的任何问题,如果你不这样做,他们就会去问谷歌。因为你挡不住他要学这个,他肯定会学得会。

在心理上,11到12岁的孩子喜欢学习新技巧,喜欢有挑战性的事物,渐渐地能够理解抽象的概念,比如说什么叫正义,开始具有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世界的能力,然后努力寻找别人行为的动机,大脑上的快速发育,可能会导致有时候会健忘,上学忘了拿东西什么的 不是粗心,是他的大脑发育在这个阶段,有时候就会忘东西,然后人际关系上,他们经常辩论 ,可是论证多以情感为基础,而不是逻辑,寻求同伴的认可赞同。通常在家里表现出自己最坏的一面,如果有一位同性的挚友,会让他们受益良多,就他要交朋友,然后重视父母以外的成人的影响,开始对异性感兴趣,会尝试亲密的举动,然后为了合群,常常掩饰自己真实的情感,鼓励他们相互交流,为做决定,他有时候会犹豫不决,与其他任何阶段相比更容易撒谎,可能会看重感官刺激,而轻视坚持和实践的作用,这是11到12岁的孩子的一个特征。

匿名回答于2019-09-05 08:04:24


五年纪的孩子如何教育?

这个范围太大了。你要先想明白你要的是什么,而不是教育。

孩子现在的结果是小时候的习惯促成的。

改正也要慢慢来。

如果想教育什么,就去理解和熟悉自己家孩子,没有人比自己家人更懂他。

然后在想办法。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要耐心,方法就是不断鼓励。

推荐《正面管教》这书。

匿名回答于2019-09-05 12:54:48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