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跟中学生解释都费劲啊。
我能力不足,我先试着跟中学生解释一下。
首先:
燃烧是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这个是考点,属于应知应会。
然后:
假如气体燃烧,比如燃气灶,天然气(甲烷)从火嘴喷出来,跟空气中的助燃剂(氧气)混合,遇到着火源(明火),发生了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于是我们看到了光和热,这就是火焰。
扩展:
燃气灶的火嘴喷出的天然气一边与空气混合,一边燃烧,且速度均匀,燃烧情况稳定,火焰可控,这个过程个叫
扩散燃烧
。假如把天然气跟空气预先混合,其中甲烷的浓度在爆炸范围内,点火,就会发生爆炸,也会产生瞬间的火焰,这个过程叫
预混燃烧
,或者爆炸性燃烧
。与之相对的:固体燃烧,情况就复杂了。
举例:理想状态下的木炭(单质碳)燃烧,方程式大家都知道,碳跟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发光放热,但是其中没有出现可燃气体,也就没有火焰。这个过程叫
无焰燃烧
或者阴燃
。同那样的情况,还会发生在棉花身上。假如,木炭燃烧的时候,通风不足,燃烧不完全,就会产生一氧化碳,这个大家都知道。而当一氧化碳在木炭表层,遇到充足的空气,在木炭燃烧所产生的热量作用下,一氧化碳被点燃,就发生了可燃气体的燃烧,也就出现了火焰。
这就是为什么,充分燃烧的木炭,没有火焰,而当通风不良的时候,就可能产生火焰。
即:固体可燃物燃烧产生火焰,是因为,在燃烧过程中,固体可燃物发生过了物理(比如石蜡挥发出石蜡蒸汽)或者化学变化(比如木炭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产生可燃气体,而可燃气体再次燃烧,就产生了火焰。
总结:气体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发光放热,而这时,我们可以感受到的光和热,就是火焰。
匿名回答于2019-07-13 17: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