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诗表达了刘禹锡对生死问题的清醒而乐观的认识,说明他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用唯物的态度积极对待人生。“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二句,深为人们赞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匿名回答于2021-09-02 00:28:12
王维的《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此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畅销、与明月相伴的情景。前二句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后二句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构成了全诗优美、高雅的已经,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匿名回答于2021-09-02 00:45:11
《关山月》(唐代、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白话译文:
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的云海之间。
浩荡的长风吹越几万里,吹过将士驻守的玉门关。
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
这里就是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
戍守兵士远望边城景象,思归家乡不禁满面愁容。
此时将士的妻子在高楼,哀叹何时能见远方亲人。
匿名回答于2021-09-02 01:59:40
《夜宿山寺》鉴赏:
这是一首写景的短诗,诗的内容介绍了诗人夜游寺庙的趣事,用夸张的手法和丰富的想象力写出了山上的夜景很好,寺庙出奇的高,夜晚的星辰出奇的美。
原文:
夜宿山寺
李白(唐)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译文:
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站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唯恐(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匿名回答于2021-09-04 20:25:55
明代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原文如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虽然只有60字,但内涵丰富,哲理性强,令人深悟,给人启迪。
大浪淘沙,多少英雄曾在这里建功立业,但伴随着滔滔江水都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当中。留在诗人眼中“是非成败转头空”。
诗词让我们看得到诗人旷达而又超远的思想境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自然界的青山和夕阳。“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人世苍茫如水,只有自然界的青山和夕阳永存。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个樵夫、一个渔夫的隐士形象,表达看诗人的追求,要像樵夫和渔翁一样,“惯看秋月春风”,冷眼看待世界上的一切。
匿名回答于2021-09-05 08:1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