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烘托与铺垫手法
2.第一段由春江引出明月,渐次引出花林、芳甸。江伴月,月伴花,将“春江花月夜”组合成一个优美完整的画面,谱写了一首春的颂歌,这首春的颂歌又反衬着青春的哀愁。接着诗人面对春江明月,抒发了宇宙永恒、时空久远的感悟,从中寄寓着对人生短暂的深沉慨叹!然后,推出游子、思妇“相望不相闻”的情思哀愁。这是诗的精华、高潮部分。然而,它的形成与诗人层层铺垫、步步烘托有关。汇细流而成江海。读者的欣赏正好沿波讨源,渐入佳境,随步步烘托而达高潮。
3.暗示意义的写景句及暗示意义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叙离别选“青枫浦”以抒情,述哀愁选“妆镜台”以达意,都是很典型的。按说月照高楼,楼上景物无所不照,为什么写独照“离人妆镜台”呢?景物的选择,包蕴了丰富的内容。古人云:“女为悦己者容。”女子是为心爱之人而打扮的。此妆镜台在夫妇原来和美团聚时,是天天开镜梳妆打扮的,丈夫离去后,又一直闲置不用,而今月光又照在妆镜台上,何日夫妇团聚,使美人重开妆奁,重新梳妆呢?物景关情,妆镜台凝聚了过去相聚的欢乐;离别后的悲苦和对将来重逢的企盼,包蕴了一段浓浓的感情历程。
匿名回答于2020-05-12 21:3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