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秦朝灭亡给你的最大启示是什么?

秦国(秦朝)“成也法家,败也法家”。任何好的思想,都不能用到极致。日中则昃,月满必亏!

匿名回答于2019-07-04 13:42:49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秦朝统一六国后,结束了纷争的局面,车同轨,书同文,从历史上看这是一件伟大的事情,然而对于民众而言,可能大家并不在意是谁做了帝王,是谁在统治?而是自己过的怎么样,当苛政税收比较多的时候,逼的子民没有活路,已是怨声载道,若是帝王不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是必定导致灭亡的,当然一个朝代的灭亡总会出现不止一方面的问题,包括苛政爆敛,奸臣当道等等,但这都是伴随的,主要是君主意识不到民众的作用。

匿名回答于2019-07-04 17:51:29


暴秦必亡。

纵有长城之固,销天下之金,禁悠悠民众之口,万里车书一混同。然独夫怒,振臂一呼,从者云集。七庙皆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

杜牧云: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匿名回答于2019-07-04 20:19:24


欲速则不达,国力人力透支过度,造成民怨民愤极大,更苛政暴敛,稍有不慎则遭亡命,君逼民反。陈胜,吴广就因误期上路而被逼揭杆起义,导至国内积累的怨恨一齐暴发。特别是坑埋四十万楚国降兵的杀剹。项梁、项羽叔侄一呼百应,直至推翻强秦。

匿名回答于2019-07-04 22:10:37


秦始皇死后,其实秦朝还是保持着强大的体系。只要这体系在,国集团和豪强集团就对秦朝够不成威胁。可是二世大量屠戮对秦朝体系最忠诚的中层官员,导致体系彻底崩塌,而秦朝崩塌的体系让秦朝对地方失去控制最后导致天下大乱,大量的地方士族和豪强纷纷反秦,最终秦朝灭亡。这告诉我们,维持一个体系是多么重要啊

匿名回答于2019-07-05 02:11:04


很多人感慨,作为中国第一个大一统帝国,秦朝仅仅存续2年就灭亡了实在可惜!

其实在我看来秦二世而亡简直就是历史的必然。

秦之前是夏商西周长达1200年的分封制国家,君主坐镇帝都把领土分封给有德有功之人,名义上具有对这些分封诸王的管理权。国家有难,诸王有义务起兵援助抵御入侵。比如说著名的“烽火戏诸侯”

然而现实情况却是一旦诸侯做大很容易不听中央调遣,西周后期即是如此,武王伐纣也是如此。君王已经调动不了诸侯保卫政权了,就只能任由诸侯做大就是东周的故事了。

东周分两个阶段,春秋和战国,个中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就不多说了。

春秋战国存续550年,加上夏商周的1200年,总共1750年之久中央都没有对地方的绝对控制权,对于地方诸侯来说“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才是政治常态。

秦帝国用武力打破了这一政治格局,统一帝国的理念不被人接受,甚至认为是倒行逆施,就必将遭到各方势力的反扑。所以陈胜吴广刚扯起大旗各方势力就反他娘的了。

谈秦灭亡的最著名的就是贾宜《过秦论》,流传千古了读起来振聋发聩,但其观点大家笑笑就行,当真可就真瞎了。说贾宜书生意气也罢,为读书人拉大旗扯虎皮也罢,总之文章是百无一用的。

同等遭遇的还有楚霸王项羽。推翻秦朝重回分封制但统一的理念已经萌芽,最终被刘邦推翻重回帝国也就情理之中了。

匿名回答于2019-07-05 03:01:12


首先笔者很高兴回答此问题

 

我们都知道,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其地位自然非常独特与重要的。而作为秦朝的创立者秦始皇嬴政,其功绩不必多说,想必大家都是知道的。其实刚开始,秦国不怎么发达,当初秦穆公举贤任能发展秦国国力,秦孝公继位后任用商鞅变法,使得秦国的国力得到再次提升,后来成为战国中的强者,直到秦始皇完成统一六国大业。

 

然而如此伟大的秦朝结果二世而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其实秦始皇称帝后做了很多巨大的举措。比如秦始皇建立了一套中央集权制度和政权机构,还开疆拓土,南征百越,北击匈奴,开发北疆,开拓西南,修筑长城,并且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总之,秦始皇建立的很多制度都为后世所沿用。只不过到了后期,秦始皇求仙梦想长生,苛政虐民,扼杀民智等行为动摇了秦朝统治的根基,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那么秦始皇是如何苛政虐民?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赋税和徭役!商周时期,税率为十分之一,而秦帝国的赋税是三分之二,除了赋税之外,徭役也是成为压垮秦朝的稻草之一。比如修长城,建造阿房宫、建骊山墓等,往往征用数百万百姓,而且被征用了还不能免赋税,不去徭役,就会受到惩罚,况且秦朝向来喜欢酷法。除此之外,还因为秦二世的无能统治,让秦朝彻底堕入深渊。

 

启示:其实还是那句老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老百姓过得不好,自然会起兵造反推翻暴秦统治。而后世中有一个例子与秦王朝有些类似,那就是隋炀帝杨广。当年隋文帝杨坚开创大一统王朝,并且后来迎来盛世局面,可是如此富裕强大的隋朝结果同秦朝一样二世而亡。为何?原来隋炀帝心太急,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内完成了十几件大事,比如修建京杭大运河,比如三征高句丽等,一边大规模兴修水利,一边常年打仗,直接透支了隋朝的国力,让百姓苦不堪言。老百姓受不了,活不下去便只能造反了。这样看来,隋朝与秦朝有些相同点。

 

当年苦秦久矣,而隋朝末年便是“苦隋久矣”,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说白了,老百姓才是根本,动摇了根本就会使得王朝覆灭。而秦始皇与隋炀帝,都有过于急功近利过度使用民力的一面,所以百姓在苦不堪言之下,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总结:以民为本乃是治国之道。




匿名回答于2019-07-05 04:46:50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