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的资金缺口又称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是指银行资金结构中,可变利率资产与可变利率负债之间的差额。内容:资金缺口管理有三种可能的情况:
(1)零缺口,即可变利率资产等于可变利率负债;(2)负缺口,即可变利率资产小于可变利率负债;(3)正缺口,即可变利率资产大于可变利率负债。资金缺口管理方法认为,商业银行应根据对市场利率的预测,适时地对两者比例进行调节,以保持银行的盈利,同时降低风险。当预测利率将处于上升阶段时,资金管理人员应为商业银行构造一个资金正缺口,这样,大部分资产将按较高利率重新定价,而只有较小部分资金来源按高成本定价。当预期利率将处于下降阶段时,资金管理者应为商业银行构造负缺口,使更多的资产维持在较高的固定利率水平上,而资金来源中确有更多的部分利用了利率不断下降的好处。分类:资金缺口管理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目前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中应用广泛的管理利率风险的方法之一。它分两种: ①保守型的,即努力使银行的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的差额接近于零,从而把利率风险降至最低限,保持银行收益的稳定。 ②主动型的,即银行根据利率预测,在利率的周期性变化中积极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扩大或缩小利率敏感性差额,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主动型差额管理的结果不仅取决于利率变化的方向,同时也取决于未来利率的不确定程度。
匿名回答于2019-07-22 06:07:04
资金缺口是指在一个经营周期内,由于支付货款日和收回货款日之间存在时间差而产生的资金短缺。大部分企业通常要在收回货款之前向供应商支付货款,由此产生资金缺口。资金缺口管理,也叫差额管理,是在利率变动时期使银行资产负债利差达到最大化的一项战略措施。
其基本做法是,随着利率的变动,调整可变利率和固定利率的资产与负债组合结构,通过改变资金缺口大小,达到盈利最大化的目的。
匿名回答于2022-02-12 02:3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