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文化崇尚道家思想之风。
(1)在人与自然之间,中原文化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自先秦以降,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一直是起于中原的各种思想流派共尊的思想。这种思想形成r中华民族热爱自然、尊莺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的精神传统。
(2)在个体与社会之间,中原文化莺视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这种文化作为农业文明的产物,它在本质上依托于家族和村落。由此形成的人与人的关系,是由家族血缘之爱向外的不断延伸和放大。
(3)在个体与国家之间,热爱故土、忠于国家是中原文化的基本观念。中原文化作为农业文化,它的典型特点就是对养育自己的土地的热爱,这种情感具体表现为安土重迁和强烈的故乡观念。爱国主义精神是这种观念的进一步升华。
(4)以人为本的思想。中原文化是以儒家为主体、以道家为补充的文化形态。儒家的民本思想在现代的体现就是人本主义精神,道家的重生思想则开启r中国文化重视人的生命和生存权利的传统。
(5)知行并重的思想。这种思想在士人阶层表现为追求知识的经世致用,在平民阶层表现为耕读传家,在理论层面表现为以实践检验真理、以是否可以付诸实践衡{妻知识价值。正足基于这一特点,中国文化表现出鲜明的实用理性的传统,反对不着边际的窄洞玄想、追求学以致用一直是中国哲学的基本格调。
(6)有所作为的思想。在中原文化中,虽然存在着老庄式的游世或避世思想,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却依然是其精神的主调。这种奋发有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是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自强不息精神的写照。
(7)重德守信、舍生取义的思想。中原文化是一种农业文化,也是知识分子主导的士人文化。士人尊德性、重然诺、守气节,代表了中华民族在人与人交往、大是大非面前的基本态度。
(8)尚俭节用的思想。强调勤俭持家、艰莆朴素、赖力以生,这种美德培育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9)求真务实的思想。由农业文化发展起来的中原文化具有农民式的质朴本性,重视实际,讲求实用,由此滋生了以实用主义为内核的现实主义精神。
(10)多元文化和谐统一的大旧理想。中原文化自成形之日起,就不是将思维窄问局限于特定的地理区域,而是“以天下为己任”。这种广阔的文化胸襟小但使它对异域文化持一种包容的态度,而且在“和而不同”、“天下为公”的信念支撑下,提示给人建没一个和潴、公正、美好的大同社会的可能性。
匿名回答于2021-12-04 06:37:05
中原文化的主要价值取向表现在注重人伦和睦和道德至上,提倡重义轻利,崇尚整体,热爱国家。中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也有着自己的文化特征。由于中原文化主要产生并繁衍于黄河流域,因此有人称中原文化的类型属于“河谷型”文化,有着极强的内聚力和广博的容纳性。内聚力主要表现是在外力的冲击下仍可依赖自己的精神和文化上的共同性而不涣散和不失去自尊,加强内部团结,齐心协力对付外来的冲击。
容纳性表现在对其他文化的吸收和同化。当其他类型的文化进入中原之后,它能通过吸收和同化,将其容纳在自己的文化类型中,而不是加以排斥造成两种文化的对抗。最典型的是蒙、满两族进入中原地区后,开始都力图保持原来的文化传统,在中原地区恢复畜牧业,同时把草原文化的价值观强加在中原人民身上,中原人民虽然在土地、特权上失去了自身的优势,但没有推广草原文化,而是利用中原文化去同化他们。
匿名回答于2021-06-27 21: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