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怎样判断“比喻”和“拟人”?

鱼悦龙门

11小时前 · 中学高级教师 文化领域创作者

“修辞”,就是修饰言词的意思,使用修辞可以使增强句子的表达效果。作为两种常见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和拟人除了都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之外,各自还有自己的特点。

一、比喻

1、定义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根据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方法。

2、结构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被拿来用作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构成条件

构成比喻的关键:

①甲(本体)和乙(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

①②两条必须同时具备,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4、比喻的种类

(1)明喻

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的比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常用的比喻词有“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

如:西湖就像镶嵌在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2)暗喻

又叫“隐喻”,本体、喻体的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如:西湖就是镶嵌在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3)借喻

不出现本体和喻体,直接叙述喻体。

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4)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描述。

如:像鹅毛,像芦花,像棉絮的大雪降落下来。

5、比喻的作用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6、在意事项

一个句子是不是用了比喻修辞,不能只看比喻词。下面几例不是比喻:

①他的性格像母亲。——同类相比

②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表示猜度

③每当看到这幅照片,我就仿佛回到了童年时代。——表示想象

二、拟人

1、定义

拟人,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的修辞方式。

2、分类

拟人手法可分为三种情况:

①把非生物拟人化。如:

波浪唱着愉快的歌。

②把有生物拟人化。如:

每一根小草都在跳舞。

③把抽象概念拟人化。如:

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人却叫它起来。

3、作用

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让无生命的事物好像有生命一样能活动,让有生命的事物好像人一样有思维和情感。

区别了两种修辞手法的定义、分类和作用,可以帮助我们在阅读更好地领会不同手法的不同表达效果,还可以让我们在写作时对这两种修辞手法自如地运用,提升文章的表达效果。

匿名回答于2019-07-12 21:20:47


比喻是打比方!主体是人或动物!拟人就是把事物当人!比喻人

匿名回答于2019-07-12 21:20:15


比喻是将一物比作另一物,寻找两物之间的共性!

比如:今晚的月亮就像一条弯弯的小船。(形状上的共性)

弟弟的脸蛋像苹果一样又圆又红。(形状、颜色上的共性)

拟人是把一个事物比拟成人的属性。

比如:

花儿在风中笑弯了腰。

秋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旋律中舞着她的裙摆。

——“语言学家”刘一冯

匿名回答于2019-07-12 07:48:16


比喻和拟人那需要看在什么年龄段来理解

比喻常以不同事物而具有相同特性来描述,从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技巧或手法。

拟人常以物和事来比拟人的特点和好坏,两种方法都是一种文字技巧。

利用好两种技巧,能提高格调,写文章能深入浅出,层次分明,带人接物能显示出一个人的文学素养。

当然,两者之间却又能很巧妙的联系,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能准确的扑捉到一些独特的情况并且用通俗的方法去描述,则能令人有跟好的代入感,所谓的借物喻人,因人而喻则就是褒贬不一的两种概念,看你怎么去用了。

高超的手法则是通俗易懂却又重峦叠嶂,起伏不定,正所谓大俗即大雅,不拘泥一招一式的表达而达到自己要表述的意思则需要在生活中去揣摩研究,没有定义,因为每个人对生活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

匿名回答于2019-07-12 08:55:52


区别:

1、比喻, 就是打比方,用浅显、 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 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 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例:这只猴子像一个小男孩那样顽皮。本体(猴子)、喻词(像)和喻体(小男孩)。比喻句中常用的比喻词有:像、是、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彷佛、成了、变为 ……

2、拟人,根据想象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事物以人一样的思想 和行为的一种修辞方法。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物的人格化。拟人句有三个特点: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 不能出现比喻词;不能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拟人句的识别,主要看句中是否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给它赋予了人的行为、表情、动作、思维等特征,看看有没有人的喜怒哀乐?只 要所描写的事物具有了人的这些特征,那么这个句子就是拟人句。例“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中“菊花”怎么能“频频点头”呢?这里显然把菊花当作人来写,具有人的特点,其次,这句话中既没有出现比喻词,又没有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 这完全具有拟人句三个特点的,因此这句就是拟人句。

匿名回答于2020-01-04 00:06:31


首先我们应当弄明白什么是比喻句。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比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 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例如:雨来浑身光溜溜的像条小泥鳅,怎么也抓不住。这句话把雨来比作小泥鳅,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是“像”,本体是“雨来”,喻体是“小泥鳅”。常用的表示比喻的词有:好像、仿佛、似的、好似、宛如、如、像、一般等。

那么什么是拟人句?拟人,是根据想象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事物以人一样的思想和行为的一种修辞方法。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它有三个特点: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不能出现比喻词;不能出现表示人物名称的词语。

拟人句的识别,主要看句中是否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它以人的行为、表情、动作、思维等特征,看有没有写人的动作、神态、心情的词语。

例如:不光是我一朵,满池的荷花都在舞蹈。句中的“舞蹈”本来是写人的动作,这里用在写荷花上了,把荷花当作人来写,赋予人的动作。

不难看出,比喻句和拟人句有相似之处,当把一种物比作人的时候,就容易将比喻句误认为拟人句了。

例如:河边的一棵棵婀娜多姿的柳树多像梳着长发的少女啊!这里是把“柳树”比喻成了“梳着长发的少女”,有的同学一看到有“少女”,就误认为是拟人句了。其实拟人句应不出现人物,上面的句子如果改成“河边的一棵棵婀娜多姿的柳树正在梳着自己美丽的长发呢”,句中没有了“少女”一词,但从“梳着自己美丽的长发”可以看出,这是把柳树当作人来写了,赋予柳树以人的动作,是拟人句。

·比喻句示例·

1.太阳西沉,天空出现一匹匹绸丝缎,那是晚霞。天上的云彩,有的像山峰,有的像奔马,有的像狮子……鲜红、粉红、橘红……形态万千,颜色各异,好看极了!

2.那一朵朵雪花就像一个个身穿白衣的天使。把房子染白了,把草地染白了,把高山染白了……那里仿佛变成了一个白色的童话世界。

3.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喷泉喷出的水珠,有的像仙女散花一样美丽,有的像火树银花般灿烂,有的像一把把美丽的小扇子,还有的像一把把花雨伞……真是千姿百态,五彩缤纷!

4.一阵微风吹过,金色的水稻随风摆动,犹如金色的海洋。

拟人句示例·

1.今天,太阳好害羞,躲在厚厚的云层后面,迟迟不肯露面。

2.蜡烛上的火光欢快地跳着舞。

3.风儿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4.秋天迈着沉稳的脚步款款地向我们走来,又悄无声息地离开。

转自知乎

侵删

匿名回答于2019-07-12 07:15:43


判断“比喻”和“拟人”,其实很简单。比喻就是将两件事物进行对比,拿一件的优点或缺点放到另一件上面加以说明。例句:你就跟那个谁一样,一点头脑都没有,活象个白痴。你简直就象根木头。你长得好象那个明星,太漂亮了。

拟人则是将物化作人来描写,让物的特性变得人性化。例句:小溪在涧里欢跳,杨柳在岸边舞蹈。风在怒吼,雨在施暴。花儿含羞笑,鸟儿枝头闹。

简单地说,比喻比较直白,而拟人则显得生动形象。

匿名回答于2019-07-12 08:52:23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