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熙宁中,濉阳界中发①汴堤淤田②,汴水暴至,堤防颇坏陷,将毁,人力不可制。都水丞③侯叔献时莅④役相视,其上数十里有一古城,急发汴堤注水入古城中,下流遂涸,急使人治堤陷。次日,古城中水盈,汴流复行,而堤陷已完矣,徐塞古城所决,内外之水,平而不流,瞬息可塞,众皆伏其机敏。
翻译: 北宋神宗熙宁年间,睢阳一带筑造汴堤用来排水,本想让低洼地成为可以耕种的土地。没有想到,汴河水位突然暴涨,提防突然崩塌,一时间无法抢修。当时都水的丞候叔献看过灾情后,他发现上游数十里外,有一座废弃古城,就命令人掘开一部分城墙堤防,把水引入古城里面。因此下游的水量减少,工人这才有办法靠近堤防修复堤防。
到了第二天,古城积水已经满荷,水又开始往下流,但是堤防已经修复,于是又将古城外掘开的堤防堵住,使得河水能够沿着河道平稳地流去,而城内的积水在短时间内也全消退了。很多人都非常佩服候叔献的机智聪明。
匿名回答于2020-12-24 23:4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