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琴诗》苏轼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译文] 如果说琴声是从琴上发出来的,那么放在匣子中的琴为什么发不出声音呢?

[出典] 北宋 苏轼 《琴诗》

注:

1、《琴诗》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2、注释:

何:为何。

译文:

如果说琴声是从琴上发出来的,那么放在匣子中的琴为什么发不出声音呢?如果说琴声来自谈奏它的手指,那何不就在你的手指上听呢?


系统哲理:

所以,说琴声在指头上,是主观唯心主义;说琴声在琴上,是机械唯物主义。琴声既来源于琴,琴是琴声产生的客观条件;又来源于弹琴的手指(手指听命于富有意蕴和乐感的心灵),传递心灵的手指是产生琴声的主观条件。

琴与手指对于琴声都是不可或缺的。这并不是说,琴与手指对于琴声的作用是平分秋色的。不同的条件下,它们的作用是有区别的。面对同样的客观事物,审美修养高的人更容易发现它的美的属性,并与之感应、交流,从而产生美。当然,客观事物所具备的审美性质、属性、条件越丰富,也越能与人的心灵统一而产生美。

可见,琴声是主客观的统一,是主观意识和客观事物相互作用发生的感应与交流。

匿名回答于2020-03-20 05:40:57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