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毛长山药的栽培技术是:
二、挖沟晒土
山药种植沟一般南北种植,挖沟时间不宜过早或过晚,一般在土壤完全解冻后开始挖沟,否则易坍塌。过晚挖沟,就会缩短晒土的时间,土壤得不到充分活化,不利于山药生长。
应该选择肥沃、疏松、排灌方便的沙壤土或轻壤土,忌盐碱和粘土地,而且土体构型要均匀一致,至少1~1.2m土层内不能有粘土、土沙粒等夹层。否则会影响块茎的外观,对品质也有影响。挖出的沟行距为80-100厘米,沟宽为20-25厘米,深度为60-80厘米。沟可连续使用3年,第二、三年只需挖深50厘米即可。挖出的土要充分晒透,填土时只填干土,然后晒几天再填,直到把土全部填入沟内。最后一次填土可混入少量充分腐熟有机肥和适量的杀虫剂,用来防治地下害虫。
三、栽培
一是使用山药头,取块茎有芽的一节,长约20~1000px;二是使用山药截段,将块茎按8~lOcm分切成段;三是使用山药零余子。选用种苗以零余子育苗较好,其次是栽种1-2年的山药头,超过3年的不能用。山药栽子收取后,到第二年种植,其间可将山药栽子放入地窖内贮藏。采用这种山药栽子,后代生活力旺盛,增产显著,山药栽子可于定植前25天置于温暖处催芽,芽长100px时定植。
四、适时定植
山药为喜温作物,不耐霜冻,一般要求地表125px地温稳定超过9~10℃即可种植。有条件的也可使用地膜覆盖。为定植适期。定植前一定要保证土壤底墒充足,定植后不再浇水,以促进山药幼苗根系下扎,定植时于畦中央开250px深的定植沟,按山药株距15一625px的规格将山药栽子平铺于沟内,上面覆土8一1Ocm。当土壤水分不足时,可在定植沟内先浇水,然后栽种。
五、田间管理.
1、高架栽培山药出苗后几天就甩条,不能直立生长,因此需要支架扶蔓。一般选用2m左右的小杆作支架最好。
2、浇水、排水山药性喜晴朗的天气、较低的空气湿度和较高的土壤温度,一生需浇水5--7次。在浇足底墒水的情况下,第一水一般于基本齐苗时浇灌,以促进出苗和发根,第二水宁早勿晚,不等头水见干即浇,以后根据降雨情况,每隔15天浇水1次。雨水季节,每次大的降雨后,应及时排出积水,目的是为了降低地温,补充土壤空气,防治发病和死苗。
3、施肥山药需肥量大,一般山药产量为2000--2500kg/667平方米,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可在开花期进行1次追肥,此时即将进入块茎膨大期,可结合浇水追施尿素15kg、硫酸钾15--20kg,生长后期可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和1%尿素,防早衰。
4、中耕除草山药发芽出苗期遇雨,易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出苗,应立即松土破板。每次浇水和降水后,都应进行浅耕,以保持土壤良好的通透性,促进块茎膨大。在山药的生严过程中,应及时除草。
六、病虫害防治
山药常发生的病虫害有山药炭疽病、叶斑病。山药叶锋等。
山药炭疽病可采用70%代森锰锌500-600倍液,75%百菌清500-600倍液,8-10天一次,共喷2-3次。叶斑病可用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和70%代森锰锌800倍液进行交替喷雾,10天一次,喷2-3次;山药叶锋可用2.5%功夫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
七、收获
山药从遇霜后茎叶枯黄时起,一直到春季出苗前均可采收,采收时注意避免碰伤和折断。山药收获的一般程序是:先将支架及茎蔓一齐拔起,接着抖落茎蔓上的山药豆,收集起来后,就可以收获山药块茎了。从畦的一端开始,先挖出1500px见方的土坑来,然后用特制的山药铲,沿山药生长的地面上250px的两边侧根处,将根侧泥土挖出,一直挖至山药沟底见到块茎尖端为止,小心提出山药块茎。
匿名回答于2019-02-08 07:2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