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

1.时间防护法

尽量减少辐射源对人体的照射时间,以减少受照剂量。在工作场所剂量率不变的条件下,受照剂量与受照时间成正比,因此想方设法减少工作时间是减少受照剂量的有效方法。

2.距离防护法

尽量增加人体与辐射源之间的距离,以减小人体受照的剂量。点状源在周围空间所产生的剂量率与距离平方成反比,当距离增大一倍时,照射量可减少至原来的1/4 。因此,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应尽可能远离辐射源。在实际工作中常采用长柄工具,机械手等。

3.屏蔽防护法

屏蔽防护法,就是在人与辐射源之间设置屏蔽物以减小人员处的剂量率,从而减少人体受照剂量。所需用屏蔽物的厚度,应根据不同情况,如辐射类型、辐射强度、防护水平等通过计算确定。在实际的防护中,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可以凭半厚度的经验数据确定γ射线屏蔽材料的厚度。

匿名回答于2020-10-07 17:39:14


外照射防护的根本目的,在于控制体外辐射源对人体的照射,把照射水平控制在可以合理做到的较低水平。外照射防护的一般方法有以下三种。

1、控制受照时间(时间防护法)

  在一定的照射条件下,受照剂量的大小与受照时间成正比,照射时间越长,受照剂量就越大。因为在满足工作需要的条件眄,应当尽量缩短受照时间。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满足防护监管要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

2、增大辐射源与操作人员之间的距离(距离防护法)

  外照射剂量直接与距离辐射源的距离相关。对于一个点源来讲,照射剂量与该点离源的距离平方成反比,因为种种原因假若离源的距离增加一倍,那么照射剂量半角近似降低4倍,可见增大与源的距离是减少照射的有效方法。要实现距离防护,可利用各种保证加大距离的操作工具。如带长柄钳子、长把的监测仪、机械手和机器人等级遥控装置。

3、利用屏蔽材料(屏蔽防护法)

  上述时间防护和距离防护跃然是十分有效而且经济的方法,但存在着较大局限性。当操作的空间有限,或源的强度很大时(如钴源辐照装置或反应堆),仅仅依靠时间表或距离防护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加入必要的屏蔽材料来进一步降低照射。

  根据用途的不同,屏蔽体可以是固定式的,也可以是移动式的。屏蔽体的选材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对于屏蔽γ和χ射线的材料,可以根据情况选用水、土壤、岩石、铁矿石、铁、铅、铅玻璃等。治疗用γ源,可选用铅或铀钨合金等。对β射线的屏蔽,一般可选用有机玻璃等级轻材料。

  被应用到环境污染监测方面。同位素在测定CO2、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放射性示踪剂可用来测量水库污染和土壤污染,例如被农药或油管泄漏造成的污染。γ辐射源还可用来处理有毒废物。

匿名回答于2021-12-10 06:34:19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