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回答于2020-12-09 09:54:24
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秋,派张仪、司马错、都尉墨等率军从石牛道伐蜀。‘蜀王自于南萌(今四川昭化故城)拒之,败绩,王遁定至武阳(今四川彭山东南)为秦军所害。]蜀国被灭亡了。
秦惠文王灭蜀,在秦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事件,它给后来秦国蚕食山东六国,进一步统一中国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灭蜀之举,是秦惠文王一个正确的战略决策,是秦国在兼并战争的历史舞台上演出的光辉一幕
匿名回答于2021-12-01 05:37:35
秦恵文王令司马错为将军,率领秦军灭掉了蜀国。蜀国从此并入秦国版图,成为秦国人力,物力,财力的后方基地,秦灭楚的前进基地。
匿名回答于2021-12-01 01:25:07
当时的秦国上卿张仪认为秦国应该先东进攻占韩国,顺势而为挟持周天子,这样一来便对东方各国形成了威胁之势。而当时的司马错也就是后来灭蜀的统军人,则认为秦国虽然经过商鞅变法,实力便变强,但是还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人口和粮食生产问题。
唯有扩展疆域,才有可能解决这个问题,而蜀国地处四川盆地,战争少、土地肥沃,人口数量保持完整,尤其是青壮年,这也使得秦王下决心攻打蜀地。
在秦国的一统过程中,蜀地的灭亡其实有着重要的意义,蜀地的灭亡,使得秦国解决了粮食问题,秦国地处偏僻,粮食一直都是问题,而蜀地的征服,则使得秦国的粮食问题再也没有了担忧,得以从容应对诸国,完成统一大业。
匿名回答于2021-12-02 03: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