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的外围是一系列据点,这就凸显了长城的第一个作用-预警。
在明朝有班军制度,长城的垛口留的是警戒和快反部队,如遇敌袭,如实上报。
长城的第二个作用-维持战线,明长城的要隘都有数百人防御,依托边墙和快反部队利用要隘夹击将很有效打击敌方,同时阻碍了敌军的路线。
长城的第三个作用-快速运输,边镇主力部队可以快速机动,进可出塞进击,退可倚为屏障。
还有一个作用就是经济封锁,可能建设之初并没有考虑在内,但是长城建立起来,就像一个闸门,控制着商业的流动,贸易的发展,但是这建立在和外族形成军事均势的情况下,因为对于商路的发展来说,稳定的政治和军事环境是很重要的。
另外隐性作用,对于政治方面,大规模军事行动必然会引起大量钱财消耗,同时行政体系都要更新,政府最后折衷妥协的结果也会偏向与修筑边境要塞。
匿名回答于2021-01-11 00:2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