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华的家乡,一个“四盏马灯”的故事,至今让人津津乐道。
1985年11月,江华回乡参加江华瑶族自治县成立30周年庆典,他知道村里还没有通电,临行前特意吩咐秘书从北京买了4盏马灯带回来。回到村里,意外发现自己家里居然通了电。原来,当地政府为了方便他回家的起居,特意准备了一台柴油发电机和6盏电灯。江华了解情况后,十分生气,立即找来县领导,斩钉截铁地要求把发电机、电灯拆了。他说:“鹧鸪塘村100多户、500多人,为什么专为我家安装电灯?我回来,不能搞特殊化,不能搞脱离群众的事,那样群众会有看法的。我从北京带回了4盏马灯,晚上点上马灯就可以了。已安装的要拆除,不然就不回老家住了!”
傍晚,鹧鸪塘村的男女老少听说江华要住在家里,都等着要去见他。堂屋里4盏马灯齐明,映照出乡亲们那一张张欢乐的笑脸。江华坐在一盏马灯旁,亲切地和乡亲们谈起了过去的一些事情。他说:“我13岁就外出求学,后来又搞了几十年革命,打了很多的仗,吃了很多的苦,爬雪山过草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都经过……现在日子好了,粮食有吃了,要想办法把村里的水电路搞好。”
他侄子虞大丰说:“我们正在筹集资金,准备明年通电,路和水的问题,村里也有了规划。”“那好啊!村里搞什么事都只靠上面扶持,那是不对的,要自力更生。”他接着说:“县区乡听说我回来,专门为我家安了6盏电灯,用柴油机发电,那怎么行呢?我叫他们把柴油机和电灯撤了。撤了我才回来,如果不撤,今天晚上我们就不能坐在一起了。”那晚他与乡亲们聊得很晚,直到深夜12点多钟了,乡亲们仍精神抖擞,久久不愿回去休息。
江华身居高位,始终清廉自律,没有一次动用关系为村里和家中亲戚谋过私利。江华的侄儿虞大丰清楚地记得,1965年,已是浙江省委书记的叔叔第一次回家,当晚全家人坐在堂屋里吃团圆饭,几位晚辈想请叔叔帮忙,出去参加工作。话没说完,江华立刻严肃起来,说:“要踏实做人,靠本事吃饭。有本事自己考出去参加工作。”“这么多年来,全家人都以他老人家为榜样,没有一个人占公家的便宜。”虞大丰自豪地说。
匿名回答于2021-03-04 07: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