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神道碑与墓志铭的区别?

神道碑、墓志铭区别


1、神道碑,指的是⽴于墓道前记载死者⽣平事迹的⽯碑。多记录死者⽣平年⽉,所作贡献等。神道即墓道,碑,指的是⽴在墓道上的碑。记录帝王⼤⾂⽣前的活动,也指神道碑上的⽂字记录。

2、墓志铭严格来说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志叙述死者的姓名、籍贯、⽣平事略,⼀般为散⽂;铭则⽤韵⽂概括全篇,⼀般在志⽂的末尾,往往有铭⽈开头,内容是歌赞死者、表达悼念。墓志铭会刻⽯埋于泥⼟中。⼀般撰写墓志铭的⼈似乎没有规定,但死者的后⼈往往会找那些较有名望的⼈撰写(名⼈主动写除外),⽽酬劳往往⼗分丰厚。

3、神道碑亦即刻于坟墓前所⽴⽯碑上的⽂字。开始于汉代,但到了六朝,只有天⼦和诸侯可以⽴神道碑。后来只能是三品以上要员⽅能如此。由于⽴神道碑的⼈⾝份特殊,所以撰写者也必须较为特殊,⼀般是德⾼望重或⾝居要职者,甚⾄可能是皇帝亲笔撰写。碑⽂的内容主要叙述墓主⽣平事迹,有时可能很长。

墓表即刻于墓地前地上所树墓碑及其碑上的⽂字。随着国家禁令的逐渐放开,普通⽼百姓的碑⽂渐渐由原来只是书明墓主到可以有碑⽂,如此它和神道碑相通了。其内容主要是概述墓主的⾝份特征、⽣平德⾏以及⽴碑缘由。撰写⼈⼀般是当地有影响的⼈物,特别是碑额上题字,必须如此。

神道碑和墓志铭的区别,主要是他们的作⽤不同,当然盛⾏的年代也不同。神道碑⽴于地上,写作时假定的读者是将来的⼈,写作的⽬的是为了纪功⽴德。墓志埋于地下,写作的⽬的是为了在沧海桑⽥之后,表明墓葬的位置。墓表有⽴于墓前的地⾯上的,也有⼀些埋⼊墓中,其中的⼀些墓表代表了地上碑刻转变为地下墓志的中间类型。

墓志铭的⼤量出现,和魏晋之后丧葬习惯的转变有关,曹魏提倡薄葬,因此禁⽌私⼈⽴碑。东汉时期⽴于地⾯的⼤量碑刻因此转⼊地下,以墓志形式埋⼊墓中。出⼟的最早的墓葬⽯刻多做碑状,有的题作“墓表”。墓志的形状和“志”这个名称,是在⼗六国之后才渐渐固定的。

匿名回答于2022-01-16 15:49:06


墓志铭放置于墓穴中,但是神道碑是立在墓道旁边的;墓志铭是陪伴逝者,而神道碑便于生者观览;墓志铭:一般是由志和铭分组成;志用散文撰写,叙述逝者的姓名、籍贯、生平事迹等,而铭则用韵文概括全篇,主要是对逝者一生的评价;神道碑上的内容与墓志铭大同小异,也是记载逝者生前事迹的,只是立在墓道旁边。

匿名回答于2022-01-16 16:05:13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