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山海关是谁命名的?

山海关的建设跟徐达和刘伯温有关。


  1381年,为了防御北元的侵扰和后金的侵略,朱元璋派大将徐达和军师刘伯温来到渤海边上和燕山之间的咽喉之路驻城……


  徐达,何许人也?


  他的简历是这样的:


  先说最重要的,徐达是朱棣的老丈人。


  徐达生于1332年,是明朝开国第一功臣,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


  元朝末年,他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


  1361年,打败陈友谅于江州。


  1364年,朱元璋称王,官升左相国。


  1367年,率20万大军消灭张士诚地方割据势力。


  同年,任征虏大将军,与常遇春率25万大军,挥师北伐中原,攻占元大都。元朝灭亡后又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官至右丞相,封魏国公。


  徐达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死后(1385年)被追封为中山王。


  一天,朱元璋突然下了一道旨意,派大将徐达和军师刘伯温到京城以北边塞之地围城设防,两年之内,必须完成。


  徐达、刘伯温二人领了旨,徐达很高兴,但是刘伯温却若有所思。


  随即两人带着人马即日起程,走之前刘伯温对徐达说:“此次筑城设防,既为了国家,也是为了你!”


  徐达显然是没有明白刘伯温的意思。


  两人很快就到了东北边上的边塞。第二天,两人骑马登高瞭望,勘察地形,寻找筑城的地方。


  徐达只会大兵打仗,不懂筑城,而刘伯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很有学问。徐达站在高处一看,连说:“好地方,好战场!”刘伯温却一声不响,若有所思。


  第三天,二人骑马又来到这里,徐达又连声说:“好地方,难得的好地方啊!”刘伯温还是一声不哼,若有所思。


  第四天,二人又来到这里,徐达又连连说:“好战场啊,好战场!”刘伯温还是不吭一声。


  徐达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忙问:“我说军师,咱俩来此围城设防,一连三日,你为何一言不发?”


  刘伯温(若有所思)用马鞭指了前方:“你看,北边燕山连绵,南边渤海漫天,在此筑起雄关,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啊!”


  徐达素知军师谋略高,就问:“军事,我是个粗人,筑城的事儿你全权决定好了,你想修什么样就修城什么样吧!”


  刘伯温若有所思地说:“这座城要比别的地方的城都要大要高,要城连城、城套城、楼对楼、楼望楼,筑一座铁壁金城。”


  刘伯温又用马鞭朝四周一指说:“元帅,这里既是个好战场,又是个好居处。你看,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真是个安家定居的好地方呀!”


  徐达一听恍然大悟,他想起了当时元帅出发前说“还为了你”的那句话。


  连连叫好,当日回营,二人连夜画图,第二天派将送往京城。


  朝廷准奏,立刻动工。徐达率兵整整建了一年零八个月,关城竣工。


  山海关名字的由来


  一天早朝,朱元璋见徐达、刘伯温回来了,就问:“二位爱卿回京,城池可筑成?”


  二人奏道:“托圣上洪福。”


  朱元璋问:“可曾命名?”


  徐达、刘伯温都愣住了。刘伯温的头上沁出了细细的汗珠。突然刘伯温心里咯噔一下,他努力回忆当时降旨情形,他确认,朱元璋当时只叫他们俩筑城,未让其命名!


  如果此时徐达说出未命名的话,两人将必死无疑!


  徐达心直,刚想张嘴,只见刘伯温跨前一步说:“臣等未敢妄动。只是那座城,南入海北依山,真可谓山海之关,万岁圣明,请恩示吧!”


  朱元璋一听,把手一摆说:“好,就叫山海关!”

匿名回答于2021-11-04 22:39:01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