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时的林伯渠,体弱多病。由于父亲经常在外,母亲家务繁忙,祖母须为长房其他幼孙分心,加以山乡小村,就医买药的路程很远,人力财力都较艰难,因而家里对他偏重静养,结果使他直至接近学龄时,还举止迟钝,言语不清,甚至心神恍惚,视听模糊。这一情况引起了家人的警惕。他们认识到:林伯渠的体质原是好的,一时体弱,让他长期静养,反而变得长期体弱。俗语说:“抠成的疮,困成的病”、“坛里生豆芽,成菜不成材”。家人经过反复商量后,决定由静养改为以动养为主,让他经风雨,见世面,在加强活动中增强体质。
于是,7岁的林伯渠开始同村里的孩子们一道,跑遍了周围的农田山林,接触了许多草木虫鱼,甚至参加拾穗摘瓜和扒柴割草的行列。
林伯渠在这个年龄来到家庭以外的世界,天地万物对他都显得格外新鲜,他比一般儿童更加喜欢观察和思考,风雨作息,寒来暑往,一般人司空见惯,而在少年林伯渠的心中却常常激起遐思。
山野间的童年岁月,不仅仅锻炼了林伯渠的体魄,也培养了他喜欢独立思考的性格。
匿名回答于2021-07-26 23: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