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击法是利用高压脉冲,去处理细胞,在细胞膜表面形成一个20~40nm的瞬间空洞,这样外源基因就可以扩散进入细胞内;而氯化钙法是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菌置于0℃的cacl2低渗溶液中,使细胞膨胀,同时ca+使细胞膜磷脂层形成液晶结构,然后经42℃热脉冲处理后,细菌细胞膜的液晶结构发生剧烈扰动,随之出现许多间隙,致使通透性增加,外源DNA分子便进入细胞内。由此可以看出,氯化钙法所使用的条件比电击法温和,并且电击法是物理的方法,不像氯化钙法牵涉到其与细胞膜成分发生作用,而使结构改变,所以电击法效率要高很多。
希望对你有帮助!
匿名回答于2019-12-06 12: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