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最早的计时方法是?

漏壶(漏刻) 即用一个在壶底或靠近底部凿有小孔的盛水工具,利用孔口流水使铜壶的水位变化来计算时间。

我国发明的铜壶滴漏比外国制作的滴水计时器要早的多,应用也普遍,成为历代计时的重要工具。

沙漏日月星辰燃香火计时 烛光计时等等 漏壶(漏刻) 即用一个在壶底或靠近底部凿有小孔的盛水工具,利用孔口流水使铜壶的水位变化来计算时间。

我国发明的铜壶滴漏比外国制作的滴水计时器要早的多,应用也普遍,成为历代计时的重要工具。

沙漏日月星辰燃香火计时 烛光计时等等 发展过程: 人类社会早期对时间没有精确的计量,只能用“太阳出山”“鸡叫3遍”“月挂树梢”等模糊概念计时。

直到进现代,一些地方还沿用“吃晚饭时”“一袋烟的功夫”等提法。

春秋时期已经用圭表~漏刻等计时器,对一天的时间做比较精确的划分和记录。

圭表即日晷,有日晷针盘组成。晷针插在盘中心,晷盘上刻着表示时刻的分划。

太阳照射的针影投射在晷盘的分划上,就能指示出时刻。

阴雨天和夜晚则用漏刻。漏刻又称漏壶,包括下有小孔的铜壶和带有刻度的刻箭两部分。水匀速流下,通过刻度观察水位变化,即可确定时刻。

唐代僧一行发明了最早的自鸣钟,用漏水激轮,一日一夜转一周,29转多为一个月365转为一年。同时装有2个木人,每一刻一击鼓,一个时辰(相当于一个2个小时)一撞钟。

元代郭守敬也曾发明出不同声音的机械报时钟。

民间更多使用燃香,蜡烛等计时方法。

现代机械钟,电子钟,石英钟等钟表是从西方传入的。发展过程: 人类社会早期对时间没有精确的计量,只能用“太阳出山”“鸡叫3遍”“月挂树梢”等模糊概念计时。

直到进现代,一些地方还沿用“吃晚饭时”“一袋烟的功夫”等提法。

春秋时期已经用圭表~漏刻等计时器,对一天的时间做比较精确的划分和记录。

圭表即日晷,有日晷针盘组成。晷针插在盘中心,晷盘上刻着表示时刻的分划。

太阳照射的针影投射在晷盘的分划上,就能指示出时刻。

阴雨天和夜晚则用漏刻。漏刻又称漏壶,包括下有小孔的铜壶和带有刻度的刻箭两部分。水匀速流下,通过刻度观察水位变化,即可确定时刻。

唐代僧一行发明了最早的自鸣钟,用漏水激轮,一日一夜转一周,29转多为一个月365转为一年。同时装有2个木人,每一刻一击鼓,一个时辰(相当于一个2个小时)一撞钟。

元代郭守敬也曾发明出不同声音的机械报时钟。

民间更多使用燃香,蜡烛等计时方法。

现代机械钟,电子钟,石英钟等钟表是从西方传入的。 时间本是一种运动,时间的定义,是由星体的运行所界定的,我们不需要什么测量准则,也可以知道现在究竟太阳高挂的白昼,还是月色柔柔的黑夜。然而,假如我们要在昼夜循环之间确定出个时刻,则非有一“测量准则”不可。

新石器时代,交易和贸易活动扩张,集市就必须定出固定时间和地点,开始根据太阳位置,物件的影子,大概判定出是什么时间,在黄河、恒河以及尼罗河两岸一带,也就是古代伟大文明的发源地,人类已致力改善观察影子的变化方法;所以假使有一样物件,不管是简单的木棒,尖石碑还是一棵树,只要能够投下影子,就算是庞大的“太阳钟”家庭成员了。

后来,水钟和滴漏作为一种计量时间的器具被广泛应用着,在埃及、美索布达米亚和中国,由于天文学的需要,滴漏的使用和发展达到最高峰。最初的滴漏,不过是简单单一个标有刻度的容器,中国人在使遥过程中不断改良,使之发展到极至:利用水流的动力来启动庞大的机械装置,直到16世纪中国人制造出与水钟有密切关系的浑天仪,可见古代中国计时是一直走世界前列,最古老的浑天仪和滴漏是由张衡(公元78~139年)所制造的,首座机械滴漏也是唐代叫一行的高僧设计,967年张思训把先祖的设计进一步改良,以水银代替水,把机械滴漏、钟和浑天仪合为一体,到1094年这类仪器的产生,在世界计时业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它标志古代计时进入一种精确的技术时代,在当时而言,中国人在该方面的成就,其他国家确实难望其颈背。 2000年后,欧洲的机械表业秉承着中国古老计时器的设计原理,开拓并孕育出我们今天所知晓和熟悉的计时器。振荡器和擒纵装置随着大工业的产生而突飞猛进,无数工匠反复实践,潜心积累,真正使计时业成为一门专业化程度很高的学科。手表中的一个零件,每一个环节的形成都凝集了人类的智慧和对和知识的无限追求,手表中关键的动力部件,也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而不断更换,从以闪机械驱动发展到石英驱动占主导地位,目前又开始流行人工永恒电能。由于手表内部零件日臻完美使手表的标准度发展到匪夷所思的程度,例如今天的原子钟1000年的误差也不足1秒钟,普通的石英表1年的误差不超过5秒钟。长久以来,手表的价格取于其准确性,而现今手表的品牌,外形及风格才是顾客决定购买的重要因素。因而各种钟表制造商都越来越注重手表外表的设计、时尚潮流瓣追随,手表也从以往单纯的计时工具演化为体现个人品味的装饰品。凝视你平日配上的那块手表或璀璨夺目,或朴实无华,但都记载着人类发展的进程、人类聪明才智的结晶

匿名回答于2019-10-03 02:27:41


远古时候日晷,发明人已经不祥,日晷样子就好像是陀螺那样,上面插一根铁或者石头,通过石头指示轮盘上的刻度从而知道时间.

然后是利用铜壶计时,最早的铜壶,听说产生在周朝,青铜器时期,铜壶里面装有水,通过滴水,计时,铜壶上有一浮标作用的标尺,水位下降,木头下降并指示出相应的时辰.

PS以下是计时工具的发展过程

从日晷到铯原子钟

在古代,人们没有计量时间的工具,只是以太阳升降来判断时间的早晚,因此有“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语.但是,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民族,早在周汉时期,就有了计量时间的仪器.最早的计时器是一种水时计——漏壶,据《隋志》记载:“漏刻之制,盖始于黄帝.”足见其出现之早.

漏壶 日晷

另一种计时器叫做日晷,它是在圆形的石板中间竖立一根铁针,石板周围刻着时辰标记,随太阳的东升西落,铁针的影子就能指示出时间来.元代郭守敬在河南登封建立的观星台,表高40尺,圭长128尺,重18吨,使日影长度读数可准到0.1毫米.至今,北京故宫博物院还存有日晷这一古老的优秀文化遗产.

十六世纪中叶,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从教堂中的吊灯中受到启示,发明了摆钟,从此钟表就诞生了.不过,当时钟表极其简陋,只有一根指示“小时”的时针,只有到了十八世纪才出现了分针,秒针是在十九世纪才出现的.人们将一天分为24小时,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一秒钟就是一个平均太阳日的1/8640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钟表业也在飞速发展.从机械摆钟到电子手表,各种钟表,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对于我们日常中的计时,这些钟表就已足够了.

但是,地球的自转并不是一天 24小时丝毫不差,它在10年左右就会相差一秒.例如1992年就要润一秒钟.因此,更精确的计时标准势在必行.1967年第十三届国际权度会议通过了新的时间标准:

1秒钟=铯原子振动9192631770次所经历的时间.

这种铯原子钟即使用三十万年,误差仅一秒!1992年的润秒就是由这一铯原子钟所确定的.目前,科学家们又在探索更高标准的计时系统,理论上预言用激光所建立起来的时间标准的精度还可以提高一万倍!

匿名回答于2021-11-05 16:24:40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