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性质不同可分为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受生物、气候影响,具一定的地带性规律:
(1)在苔原带,生物化学风化十分微弱,以冰裂机械风化作用为主,形成碎屑风化壳。
(2)在温带针叶林地区,气温较低,湿度较大,有机质腐殖酸参与风化过程,淋溶较强,Al↓(2)O↓(3)和Fe↓(2)O↓(3)移到下层,SiO↓(2)堆积在表层,形成硅铝风化壳。
(3)在温带半干旱地区,温度、湿度较低,淋溶较弱,除Cl、Na部分淋溶外,Ca、Mg等元素大量聚积,形成碳酸盐风化壳。
(4)在干旱沙漠区,生物风化极弱,蒸发强烈,碱溶液上升运动占优势,氯化物和硫酸盐类大量积累,形成氯化物—硫酸盐风化壳。
(5)在高温多雨的潮湿热带,物理、化学和生物风化均较强烈,元素淋溶与迁移很快,可移动元素多淋失,难移动的元素及Fe、Al氧化物相对富集,形成富铝化风化壳。
匿名回答于2021-09-12 19:05:12
风化作用具有地带性特征,干早地区昼夜温差大易发生物理风化,湿润地区多化学风化。
匿名回答于2021-09-12 19: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