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气压低,空气稀薄。海拔高的地区的大气保温较差,导致热量大量散失2 海拔高的地方,云层少,晚上对地面的逆辐射作用弱,温度低由于海拔高,白天吸收地面辐射少,因为,随海拔的升高温度越低,3 大气的温度主要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海拔高的地方,空气稀薄,白天,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就少,温度低;晚上,大气的保温作用差,温度低。
因此,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在对流层内,海拔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度。
匿名回答于2021-11-06 00:56:31
随着爬山的高度增加,空气变得稀薄、寒冷。人可能会想:“靠太阳近了,为什么会冷?但爬高几公里算是什么,要知道太阳离地球1亿5千万公里远。太阳供给地球热量,这是事实,但使空气增温的确是地球。
太阳能可传到地球表面并使它温度增高,光能是以短波辐射形式传递的,容易被地球空气吸收。地球表面空气较多,吸收光能多于空气稀薄的高山地区,因此,爬山越高,越感到冷。
匿名回答于2021-11-06 01:21:20
大气在低的地方最稠密,在高的地方比较稀薄。太阳是通过大气给地球表面加热的,地球表面的红外线辐射又把热“返”给大气,把地面上方的大气加热。
山下大气稠密,接受太阳的热多,“传”到地面上的热也多,地面再“返”给大气的热也多,所以气温比较高;山顶的大气稀薄,接受太阳的热少,“传”到地面上的热也少,地面再“返”给大气的热也就少。所以,在高山上比较冷。
匿名回答于2021-11-06 01:37:45
在地球表面,土壤,植被,江河,湖泊等要比空气更容易吸收太阳的热量,在太阳的辐射下,它们的温度迅速升高,并与近地层的大气形成温差,于是它们源源不断地向大气释放热量,加热大气,通俗地说,空气是被地面烤热的,地面是空气最大的热源库,所以离地面越近空气获得的热量也越多,高山上就更冷。
匿名回答于2021-11-06 01: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