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青蛙卖泥塘故事发展顺序?

起因是:青蛙认为是个烂泥塘,不好住,准备卖了去城里住。

经过:青蛙听了小动物们的意见,不断地改造烂泥塘,最后成了风景美丽的泥塘。结果:青蛙不卖泥塘了。

匿名回答于2021-02-11 23:31:52


从前有一只青蛙住在一个烂泥塘里。他觉得这儿不怎么样,想把泥塘卖掉,换一些钱搬到城里住。于是青蛙在泥塘边竖起一块牌子,上面写着 “卖泥塘”三个字。

“卖泥塘喽,卖泥塘!”青蛙站在牌子边大声吆喝起来。一头老牛走过来,看了看泥塘,说:“这个水坑坑嘛,在里边打打滚倒挺舒服。不过,要是周围有些草就更好了。”老牛不想买泥塘,走了。

青蛙想,要是在泥塘周围种些草,就能卖出去了。于是它就去采集草籽,播撒在泥塘周围的地上。

到了春天,泥塘周围长出了绿茵茵的小草。青蛙又站在牌子旁边,大声吆喝起来:“卖泥塘喽,卖泥塘!”一只野鸭飞来了,看了看泥塘,说:“这地方好是好,就是塘里的水太少了。”野鸭没有买泥塘,飞走了。

青蛙想,要是能往泥塘里引些水,就能卖出去了。于是他跑到周围的山里找到泉水,又砍了些竹子,把竹子破开,一根一根接起来,把水引到泥塘里来。等泥塘灌足了水后,青蛙又站在牌子下,大声吆喝起来:“卖泥塘喽,卖泥塘!”可是泥塘还是没有卖出去。

小鸟飞来说,这里缺点儿树;蝴蝶飞来说,这里缺点儿花;小兔跑来说,这里还缺条路;小猴跑来说,这儿应该盖所房子;小狐狸说……每次听了小动物的话,青蛙都想:对!对!要是那样的话,泥塘准能卖出去。于是青蛙就照着他们的话去做,栽了树,种了花,修了路,还在泥塘旁边盖了房子。

“卖泥塘喽,卖泥塘!”这一天,青蛙又站在牌子旁吆喝起来,“多好的地方!有树,有花,有草,有水塘。你可以看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听小鸟在树上唱歌。你可以在水里尽情游泳,躺在草地上晒太阳。这儿还有道路通到城里……”青蛙说到这里,突然愣住了,他想:这么好的地方,自己住挺好的,为什么要卖掉呢?

于是青蛙不再卖泥塘了。

匿名回答于2021-05-24 23:38:18


21青蛙卖泥塘

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为了把烂泥塘卖掉搬到城里去住,青蛙根据小动物们指出的问题,一次又一次改造着烂泥塘,烂泥塘渐渐变成了有花有草、鸟飞蝶舞的好地方。最后,青蛙决定留在这个“好地方”,不再卖泥塘了。

本文共12个自然段,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展开。第1自然段是事情的起因,青蛙想把烂泥塘卖掉搬到城里去住;第2~11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青蛙改造烂泥塘;第12自然段是事情的结果,青蛙不再卖泥塘。

本文在写青蛙前两次卖泥塘时,结构是相同的:先写青蛙吆喝着卖泥塘,再写谁来了,然后是来者指出泥塘存在的问题后离开,最后写青蛙改造泥塘。这两次卖泥塘写得比较具体,来者(老牛、野鸭)具体说了什么话,青蛙听后是怎么想、怎么做的,都有清楚的交代。

从青蛙第三次卖泥塘开始,行文出现了变化,只列举了有哪些小动物指出了什么问题,此后青蛙对泥塘的多次改造也是一笔带过。最后,青蛙又一次叫卖泥塘时,对改造好的泥塘的介绍具体而生动。 低年级的学生对故事非常感兴趣,喜欢听,也喜欢讲。教师可以借助文本结构相同的特点,引领学生理清故事的顺序。

匿名回答于2021-05-29 01:46:56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