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汉语的一则成语,出自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这则成语原是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其本身结构为偏正式,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含褒义。
入木三分”这则典故揭示了一个人的成功不仅仅是依靠他的天赋,更重要的是依靠他后天的努力的道理。王羲之不仅天赋特异,而且刻苦磨练,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之说。可见,这“入木三分”的成就,是来自于天赋和后天的功夫的。
匿名回答于2021-08-26 22:46:07
匿名回答于2021-12-13 07:05:50
2.近义词,力透纸背、鞭辟入里。
3.反义词,不着边际
4.释义,形容书法刚劲有力。也用来形容议论、见解深刻。
5.关于入木三分的故事,东晋时期大二书法家王羲之,从小就擅长书法,且非常刻苦的练习。传说晋 帝当时要到北郊去祭祀,一让王羲之把祝辞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出来。
匿名回答于2022-04-09 08:3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