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谈谈对司马迁的评价?

历史对他的评价很高,认为他比较公正,对历史的态度很端正,不偏不斜。其实做一个史官他真的做得不错,但说到没有缺点那是不可能。说到不偏不斜,我就不认同。很多历史记载都有他自己个人的主观意识,比较明显他对卫青的评价就是这样,认为他是通过跟皇帝的关系,才有后来的成就,知道历史的人都知道卫青是汉朝比较有名将帅,他的能力有目共睹。这跟皇帝的关系不大。总体上司马迁还是不错的,人无完人吗!

匿名回答于2019-06-10 14:04:45


司马迁的评价:伟大的史学家。

他集史学打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写下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开创了史学通识先河。

匿名回答于2019-06-10 19:54:21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伟大的著作,司马迁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能把历史写得如此细腻精辟!是无法超越的!司马迁伟大不仅仅在于他完成了这部史书,而在于他的精神,他对后人的贡献,为中国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财富!并且他的品质值得学习,在被汉武帝使用酷刑变成残疾并且失去男性尊严的情况下,能够忍辱负重,并且以公正客观的态度对每位君王及历史朝代进行详细深刻的记叙,这是难能可贵的!他坚强的意志真不是常人可以超越!所以司马迁是一位正直有责任感,坚强无私不计较功名利禄的伟大史学家!

匿名回答于2019-06-10 21:23:38


是一个很有职业道德的史官,三观正确,尊重历史有使命感。把自己独立在统治阶级之外,以公平公正的上帝之视角看过去与现在真实发生的事件,并记录。

坐在繁琐,默默无闻的工作岗位上做最伟大的事情,不因强权而低头,不因利诱而逢迎,有高尚的情操与人格魅力,美名不是自己吹出啦的,世人有目共睹。是我个人十分敬佩的人。

历史评价与简历我就不说了,百度都有,复印粘贴没意思,原创我不会。以上只是个人对他的评价。

匿名回答于2019-06-11 19:49:21


我一直在想,司马迁自己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写的《史记》很牛逼。如果他知道,他哪儿来的自信。一个人怎么才能觉得自己写一本书就一定能流传千古。如果他也没把握史记是一本好书。那么参考李广,仅仅是不想被狱卒羞辱,就自杀了。那么司马迁是不是也该自杀了。

各类小说里常有这样的剧情,一个人为了守护一样东西,忍辱偷生。但是他们是清清楚楚知道自己守护的东西极为重要。

所以,我对司马迁的态度是这样的,他极有可能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为此给自己臆想出一个重大的使命来为自己活下去找到理由,只是他很幸运,他真的写出了究古今之际通天人之变的东西。

匿名回答于2019-06-12 01:05:52


名人对司马迁的评价: 1、鲁迅在《汉文学史纳要》一书中有专篇介绍司马迁。鲁迅认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司马迁写文章“不拘于史法,不囿于字句,发于情,肆于心而为文”,因而《史记》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的评价成为《史记》评论中的不朽名言。 2、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文中说:“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毛泽东对司马迁很佩服,认为“司马迁览潇湘,泛西湖,历昆仑,周览名山大川,而其襟怀乃益广”。 3、郭沫若特别赞赏司马迁的文学才华。他说:“司马迁这位史学大师实在值得我们夸耀,他的一部《史记》不啻是我们中国的一部古代的史诗,或者说它是一部历史小说集也可以。” 1958年郭沫若在为司马祠题写的碑文中对司马迁有“文章旷代雄”、“功业追尼父”的赞语。由此可见,郭沫若认为《史记》的文学成就是极高的。 4、翦伯赞认为司马迁是中国历史学的开山祖师,《史记》是一部以社会为中心的历史。他说:“中国的历史学之成为一种独立的学问,是从西汉起,这种学问之开山祖师是大史学家司马迁。《史记》是中国历史学出发点上一座不朽的纪念碑。” 他还说:“《史记》虽系纪传体,却是一部以社会为中心的历史。”司马迁“几乎注意到历史上社会之每一个阶层,每一个角落,每一方面的动态,而皆予以具体生动的描写。所以我以为,《史记》是中国第一部大规模的社会史”。 5、郑振铎认为:自司马迁以来,便视历史为时代的百科全书,所以司马迁取的材料,范围极广,自政治以至经济,自战争以至学术,无不包括在内,其所网络的范围是极其广大的。所谓“文学史”也常常被网络在这个无所不包的“时代的百科全书”之中。

扩展资料:

后世纪念: 陕西省韩城市以南,在俯视黄河的梁山北端有一座祭祀司马迁的建筑。建于此处的司马迁祠始于西晋永嘉四年(310),郡太守建石室、立碑、植柏树。西晋怀帝司马炽祭祀过同姓的司马迁。北宋宣和七年( 1125)曾修缮墓垣,建寝宫、献殿、山门。 其后,元明清时期又不断修缮改筑,成为今天的祠堂。此司马迁祠的寝宫背后,有司马迁的墓。实际上这不是埋葬墓,只是后人建造、西晋时修缮的。现存圆形坟丘,高2.15米, 周边13.19米,墙面铺装以八卦、花纹砖饰。坟丘之上是一株五叉分枝的大古柏。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司马迁 (西汉史学家、散文家)

匿名回答于2019-06-18 13:10:12


司马迁是一个用一生的精力、艰苦的劳动,并忍受了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拿整个生命来记载历史的伟大人物.他从小刻苦学习,在元封元年(前110年),汉武帝举行大规模的巡行封禅,步骑十八万,旌旗千余里,浩浩荡荡。司马迁接受了父亲的遗志,赶到泰山,参加封禅,随后沿着东海,绕道长城塞外回到长安。在司马迁三十八岁时,正式做了太史令,他就自己开始写<史记>几年如一日,绞尽脑汁,费尽心血,几乎天天都埋头整理考证史料,直到征和二年(前91年)全书完成,共得130篇,52万余言。他是一个 公正明理,不畏权势,博古通今的人。

匿名回答于2019-06-11 01:47:58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