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形容受教的成语?

因材施教春风化雨

因势利导耳提面命

【安详恭敬】古时指教育儿童要注意的四点:安定而不轻躁,详审而不疏率,表现要谦恭,心里要有所敬畏。

【不打不成器】打:打磨,打造。不打造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比喻不教育就不成材,没出息。

【不教而杀】教:教育;杀: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不教而诛】教:教育;诛: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不教之教】不以直接的教育方式而进行的教育。指在日常言行中很自然地进行的薰陶。

【不可教训】教训:教育,教诲。对某人无法进行教育。

【比屋可封】意思是在唐、虞时代,贤人很多,差不多每家都有可受封爵的德行。后比喻社会安定,民俗淳朴。也形容教育感化的成就。

【不言之化】化:教化。不通过语言进行教育而收到的感化作用。

【不知其子视其父】不了解这个人但从他父亲的为人就可以知道。表示教育、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很大。

【春风化雨】化:化生和养育。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春风中坐】像置身于春风中一样。比喻良师的教诲。比喻受到良好的教育。

【东风化雨】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断杼择邻】孟母为了教育孟子不要中途荒废学业,用被割断的纱不成布来做比喻;孟母三迁居处,选择良好的环境,来影响孟子的成长。

【反面教员】反面:坏的,消极的一面。指与人民为敌的人的言行,可以从反面教育人民。

【讽一劝百】讽:用委婉含蓄的言语批评、指责;劝:劝告,劝戒。委婉含蓄地批评、指责一个,使大家都受到教育。

【画荻教子】荻:芦苇。用芦苇在地上书画教育儿子读书。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

【换骨脱胎】原为道教用语。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转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

【化及冥顽】冥顽:愚昧。教化普及到愚昧无知的人,使他们受到教育。形容教化普及,世风良好。

【教导有方】教育引导很有办法。

【教妇初来,教儿婴孩】指对一个人施加教育应该及时及早。

【渐仁摩义】渐:浸润;摩:磨砺。用仁义感化教育百姓。

【教无常师】受教育不必有固定的老师。

【嘉言善行】嘉:善、美。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嘉言善状】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同“嘉言善行”。

【嘉言懿行】嘉、懿:善、美。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科班出身】比喻具有受过正规教育或训练的资格。

【磨昏抉聩】抉:撬开;聩:糊涂。启发教育愚昧糊涂的人。

【孟母三迁】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形容家长教子有方。

【蒙以养正】指从童年开始,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

【累教不改】经过多次教育仍然不改正。

【屡教不改】多次教育,仍不改正。

【乐育人材】育:培育。喜欢培育人材。用以赞颂学校或教育工作者。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令:命名,引申为施教;齐:使整齐。指用政治道义教育部队,用军纪军法来统一步伐。

【神道设教】神道:本指天教,即神明之理,后指关于鬼神祸福之说。利用鬼神迷信作为教育手段。

【生聚教训】生聚:繁殖人口,聚积物力;教训:教育,训练。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

【市井之徒】徒:人(含贬义)。旧指做买卖的人或街道上没有受过教育的人。

【身教重于言教】以身作则比口头上的教育更为重要。

【三迁之教】比喻选择居住合适的环境以利于教育子女。

【洒扫应对】洒水扫地,酬答宾客。封建时代儒家教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

【时雨春风】及时的雨,春天的风。泛指能使万物生长的雨和风。比喻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用来称颂师长的教诲。

【脱骨换胎】道教语,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脱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

【脱胎换骨】原为道教用语。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转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

【弦歌之声】弹琴和唱歌吟诗的声音。古时学校重视音乐教育,也泛指教育或教学活动。

【弦歌之音】弹琴和唱歌吟诗的声音。古时学校重视音乐教育,也泛指教育或教学活动。

【刑期无刑】刑罚在于教育人恪守法律,从而达到不用开的目的。

【循循诱人】犹循循善诱。指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教育人。

【夏雨雨人】雨:前一个“雨”,名词,雨水;后一个“雨”,动词,下雨。有如夏天的雨落在人身上。比喻及时给人帮助和教育。

【徙宅之贤】相传孟轲的母亲为了教育好他,三次迁居,改变环境。形容母教贤明。

【玉不琢,不成器】琢:雕。玉石不经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学习就不能有成就。

【因材施教】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以法为教】以:用;教:教育。引用法律条文充当教育的内容。

【有风有化】指有教育意义。

【有教无类】类:类别。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沂水春风】沂水:河水名,在山东省曲阜县境内,孔子出生地。春风:春天和暖的风,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来自沂水的春风。比喻深受孔学的教育与熏陶。

【有伤风化】伤:妨碍、败坏;风化:风俗教化。败坏、损害社会的风俗和教化。指对社会风俗、教育有不好影响的言行。

【懿言嘉行】懿:美好;嘉:善、美。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易子而教】易:交换。交换孩子进行教育。

【曾子杀彘】彘:猪。曾子杀猪。比喻教育子女要以身作则。

匿名回答于2019-10-01 01:01:06


程门立雪、尊师重道、奉命承教、伏阁受读、温恭自虚

一、程门立雪 

二、尊师重道 

三、奉命承教 

四、温恭自虚 

【解释】:温恭:温和谦恭;虚:虚心。温顺谦恭而不自满。形容诚恳受教的好态度。

【出自】:先秦 各学派言论《管子·弟子职》:“先生施教,弟子是则,温恭自虚。”

【译文】:先生施教,学生听教,谦恭虚心。

五、伏阁受读 [ fú gé shòu dú ] 

【解释】:形容恭敬受教。

匿名回答于2022-04-22 03:19:51


【成语】: 奉令承教

【拼音】: fèng lìng chéng jiào

【解释】: 奉:遵从;承:接受。遵从命令,接受指教。指完全按照别人的命令、意图去办事。

【出处】: 《战国策·燕策二》:“臣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免无罪矣,故受命而不辞。”

【举例造句】: 至如赵秉钧之妄用佥壬,变生不意,犹不过奉令承教者耳。章炳麟《致袁世凯电》

【拼音代码】: flcj

【用法】: 作谓语;指完全按照别人的命令行事

【故事】: 战国时期,燕昭王重用大将乐毅,让他率军攻占齐国70多座城池,将齐军围困5年之久,由于燕昭王去世,燕惠王中了齐国的反间计,改派大将骑劫代替乐毅。乐毅逃到赵国。兵败后,燕惠王派人去请乐毅,乐毅说他奉令承教已经完成使命而不归。

匿名回答于2022-07-22 20:29:56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