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吴孟超事迹150字左右?

吴孟超就联合六位院士,提出集成式肝病诊疗研究报告,由吴孟超牵头负责的国家肝癌诊疗科学中心也已落户上海。

吴孟超说:“要在我有生之年,在提高肝癌早期诊断率、降低手术复发率上下功夫,早日找到解决肝癌问题的最佳办法,以造福更多的肝胆疾病患者。”

“只要病人需要,

我随时可以投入战斗!”

匿名回答于2021-02-20 16:38:06


1959年,吴孟超又经过四个月的艰苦努力,用乒乓球做实验,做出了中国第一具结构完整的人体肝脏血管模型。这在中国医学界是很了不起的举动。从此他对人体肝脏内部构造以及血管走向了如指掌,也因此最先提出了"中国人肝脏解剖五叶四段"的新理论,为他日后进行肝脏手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60年,吴孟超主刀,为一个患肝癌的中年妇女做了手术,切除了肿瘤,成了第二军医大第一附属医院第一例成功的肝脏手术,这在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奇迹。同年,他又发明了"常温下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

匿名回答于2021-02-20 08:50:47


吴孟超一生从医,直到97岁才退休。他亲自带教的博士、博士后超过200人,我国肝胆外科中坚力量八成是他的学生,或者是学生的学生。他还乐于培养老少边地区的医生,所有主治医生都会在吴老先生身边学习工作一年。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肝胆外科三级教授周伟平自1984年毕业后,就一直跟随吴老,至今已有30多年。他清晰地记得二人的第一次谈话:“在他办公室,他对我们讲:‘欢迎到肝胆外科来工作!但是我对你们的要求可能会比较严,要求你们学会三会:会做手术、会写文章、会语言的表达,这样才能做个好医生。’他会严格地、逐字逐句地修改我们的病历。”

匿名回答于2021-02-20 10:10:22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脏外科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原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孟超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2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9岁。

吴老一生堪称传奇,在中国医学史上留下难以被超越的贡献。他带领团队完成了我国第一例肝脏外科手术,为新中国开创肝胆外科奠定了基础,使我国肝癌手术成功率从不到50%提高到90%以上,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匿名回答于2021-02-20 17:01:09


吴孟超,1922年8月31日出生于福建省闽清县,著名肝胆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庄同济医院终身名誉院长,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和有可能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大陆学者之一。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进入同济附中,1949年毕业于原同济大学医学院(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1年5月,中国将17606号小行星命名为"吴孟超星"。2012年2月3日,光荣当选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 2019年1月14日,吴孟超院士退休。


吴孟超是最先提出中国人肝脏解剖"五叶四段"的新见解,在国内首创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切肝法,率先突破人体中肝叶手术禁区,建立了完整的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和小肝癌的早期诊治体系。他主持建立了肝胆外科疾病治疗及研究专科中心,先后获国家、军队和上海市科技进步奖24项,出版《腹部外科手术学图谱》、《肝脏外科学》等医学专著19部,发表论文220余篇。

匿名回答于2021-02-20 17:26:51


吴孟超院士是我国肝胆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他主刀完成了中国第一例成功的肝脏手术,还研究出符合中国人体质的肝脏外科手术技术体系,使我国肝癌手术成功率从不到50%提高到90%以上。从医70余年,吴孟超院士先后完成16000多台手术,成功救治20000多名患者,多项成果达到中国或世界先进水平,曾获得26项殊荣,他的名字被一颗小行星命名!

匿名回答于2021-02-20 09:18:18


吴孟超先生的事迹:他从医75年,挽救了15000多人的生命,多项成果达到中国或世界先进水平,曾获得26项殊荣,他的名字被一颗小行星命名!

长久以来,吴孟超的“敌人”都是肝癌。一个成年人的肝脏像个直角三角形,两个直角边大约长30厘米、15厘米,吴孟超一生的“战场”往往就是这狭小的225平方厘米。他以前可以连着做3台手术,在手术台上站十几个小时。

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他也曾经历危险。据新京报此前报道,在1995年的一例肝切除手术中,另一名医生在缝合病人肝脏时,不慎将手术针扎进吴孟超的手里,手术针上携带的肝病毒有可能从创口进入他的体内,这位医生愣在手术台前,吴孟超则很快打破尴尬气氛:“我年纪大了不要紧,你们年轻可要当心啊,继续缝吧。”幸运的是,吴孟超无恙。他的一生都在为祖国为人民做贡献,他最后的离开,也实现了他的诺言,我们永远怀念他。

匿名回答于2021-02-20 17:34:49


吴孟超院士1922年8月出生,福建闽清人,1949年8月参加工作,1956年3月入党,1956年6月入伍。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


他首创肝脏外科“五叶四段”解剖学理论和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完成了以世界首例中肝叶肿瘤切除为代表的一系列标志性手术,创造切除肿瘤重量最大、肝脏手术年龄最小、肝癌术后存活时间最长等世界纪录。


他主编出版专著20余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200多篇,先后获国家、军队科技进步奖24项,2005年成为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的医学界第一人。


他开辟肝癌基础与临床研究新领域,主持创建世界最大肝脏疾病研究诊疗中心,在肝癌信号转导、免疫治疗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性成果,带领中国肝脏外科迈向世界领先地位。


今日,由他主持建成的国家肝癌科学中心早已屹立在上海安亭,成为亚洲最大的肝癌研究和防治基地。

匿名回答于2021-02-20 18:11:20


1943年,吴孟超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院。1946年初,他到宜宾进入医学院后期学习。后期学习就是正式进行临床,以及医学具体技术的训练和实践了。其实从这年开始,吴孟超便开始了他一生漫长的行医之路,直到他去世之前,这条路他走了75年!

这75年走来,吴孟超历尽坎坷,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后来他接受记者采访时,曾如此说:"我从医75年来,最高兴的事情莫过于通过手术,将超过15000名病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匿名回答于2021-02-20 18:25:57


吴孟超(1922年8月31日-),男,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01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著名肝胆外科专家。1922年生于福建省闽清县,马来西亚归侨,194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擅长疾病肝胆疾病的各种外科手术治疗,尤其擅长肝癌、肝血管瘤等疾病的外科手术治疗,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年5月,中国将17606号小行星命名为“吴孟超星”。

在中国医学界,肝脏医学曾长期处于荒芜。上世纪50年代,从同济医学院毕业的吴孟超投入了肝脏外科研究,与同事做出了中国第一个肝脏解剖标本,提出了“五叶四段”肝脏解剖理论。1960年3月1日,他成功完成了我国首例肝癌切除手术。


半个多世纪的呕心沥血,吴孟超推动了中国肝脏医学的起步与发展。1999年建立的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每年收治逾万名患者,年均手术量达4000例。肝癌术后五年的生存率,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16%上升到今天的53%。


年近90岁,他依然坚守在一线。据统计,吴孟超做了1。4万余例肝脏手术,完成的肝癌切除手术9300多例,成功率达到98。5%。2006年1月,他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吴孟超是医院院长,平时不但忙于院务,还要经常外出主持学术会议。即便如此,他仍坚持在每个星期二的上午看门诊,若是出差错过了,回来还得补上。


从医近70载,吴孟超始终认为医德比医术重要,“德”是他挑选弟子的首要标准。吴孟超定下规矩:在确保诊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用便宜的药,尽量减少重复检查。据说这样做,每年能给病人节省7000多万元。

匿名回答于2021-02-20 10:34:17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