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孩子说班上没有朋友该怎么办?

班上那多人,人人都有可能成为朋友,孩子说没有朋友,问题不在别人,在他自己封闭了自己,只有敞开心扉,认识别人的好,自然就有朋友了

匿名回答于2019-06-26 22:37:46


孩子没朋友的原因跟年龄有关。

如果今天是正在上幼儿园的五六岁孩子对爸妈这样说,说完还嘟起小嘴,那很容易让人想到的是,这孩子在家这么健谈,这会儿在撒娇呢!

10岁左右的小孩大脑前额皮层发育趋于完善,玩的天性开始消退,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会有明显的意识。尽管辨别是非的能力依然有限,但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同时,个性开始独立,不会像小时候那样依赖父母。

因此,当10岁的孩子对爸妈说自己在学校没朋友的时候,就绝不仅仅是撒娇那么简单了。其中会有哪些可能性呢?

1、遭遇凌霸孤立

校园凌霸的案例,在文学书籍、电影、新闻里屡见不鲜。但千万别以为这些耸人听闻的事远在天边,甚至只是在文学影视作品里的虚构,它触角伸向的广度是难以想象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2.4亿学生遭受校园霸凌,占总学生数的三分之一。很多情况下只是事态不严重,没有掀起浪潮,更是因为孩子烂在了肚子里,没有被人知道而已。

2、因为品行不端、霸道

因为孩子在学校蛮横霸道、偷盗、撒谎等等品行不端的行为,而遭到同学的疏远,导致最终没朋友。

3、因为性格内向孤立

性格内向、孤立、慢热的孩子,不敢主动与同学交流,只等着别人主动,甚至是别人主动了也会刻意避开,渐渐地,大家便与之疏远了。

4、不是真的没朋友,而是过于以自我为中心

在小朋友的观念里,很容易形成一种意识,这是我的朋友,他只能跟我玩。看到自己的朋友和别人玩的时候,心里会非常不舒服,感觉被人抢走了自己的私有物品,所以当看到要好的朋友跟别人玩得欢的时候,会说出自己没朋友的话。

前面所提到的这四种情况,家长们要针对自己孩子的情况,做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第一种情况,观察孩子是否有极端性的行为和情绪,比如突然间不愿意上学;身体出现伤痕;性情反常、行为异常等,如果出现这些异常,就要考虑孩子在校是不是遭遇欺凌了。

第二种情况,孩子品行不端,蛮横霸道而导致没朋友,对于这种情况家长就要从自身和孩子身上找原因了,是不是自己的家庭教育出现了大问题?想想平时在家中,是不是习惯性溺爱孩子,什么事都由于性子来?

第三种情况,如果是因为个性本身内向、慢热,我认为家长没必要强逼着孩子去跟同学打招呼或者玩乐,而是应该鼓励他勇敢跨出第一步。最重要的是,在日常中训练孩子的胆量、表达和自信心,从而间接地帮他建立起社交关系。

说到社交关系,以上提到的第四点就是因为不健康的社交观念造成的。举个例子,爸爸新买了一套画画工具给自己,想邀请最好的朋友一起玩,没想到对方对画画没兴趣,反而答应了另外一个同学做蛋糕的活动。在这一刻,感觉自己好孤独,她跟她才是好朋友。

因为孩子的生活圈子基本上只有家里和学校,他们的世界很小,一点的小事都足以影响到自己的一整天的心情。这时候,家长应该让孩子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并不是单一的关系,你所谓最好的朋友,她有她的父母,兄弟姐妹,甚至她的其他朋友。每个人的朋友群体也不一定来自学校,可能来自小区、辅导班、游乐园、英语一角等等。

其次,认清了这些关系,建立起健康的交友观之后,还要学习如何得体大方地讲话沟通。

“我爸给我买了一套新的画画工具,周末邀请你和我来我家画画吧。”

“可是我比较想去小丽家做蛋糕。”

“如果你去小丽家的话,那我们就再也不是朋友了!”

这样的对白会常见于孩子没有形成健康的交友观之前,而且性子会是比较以自我为中心的。而正确的做法是,如果孩子很想和这位朋友一起画画,可以说,“那你想画画吗?我们可以约下周!”如果对方不喜欢画画,可以尝试邀请其他的同学。

如果孩子也刚好对他们的活动感兴趣,可以说,“那我可以参与你们的做蛋糕活动吗?”这样在与第三者的接触中,孩子容易交多一个好朋友。

当然,所有得当的行为和会说话的方式,都建立在健康的交友观念之上。所以,家长们,和孩子一起面对这个挑战吧。

匿名回答于2020-01-08 02:46:22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学生还是抓学习,讲品质,成绩好些,品质优些,不缺朋友的。但切忌投人所好,臭味相投。

匿名回答于2019-06-26 19:09:55


不知你的孩子今年读几年级了,如果是一二年级的话,有可能是你家小孩个性鲜明,潜意识里对同学的要求很高,他说的在班上没有朋友的话,可能只是没人可以跟他玩得来,不必担心他性格问题,也不必担心合不合群的问题,上了三年级之后的情况就会好转了。

如果是三年级开始,还说没有朋友之类的话,那就很有可能是性格自卑的问题,平时沉默寡言,不参与同学们之间的游戏,自然同学们也不喜欢跟你做朋友了!

那么怎么解决呢?关键在于有人来引导鼓励他,这个人最好是父母,也可以是老师。

说个我教师生涯最欣慰的一件事吧,那一年,我班有个学生,是个女孩子,平时一句话也不说,上课下课都是如此,也不见有任何同学跟她玩,说话。

为什么呢?因为她家是典型的山村贫困家庭,父亲老实本分,且有家族遗传疾病。母亲是外省人,父母不是正常恋爱关系结婚的,那个年代,这种事情你们都明白的。

这个女孩长着一副一看起来就是外省人的脸,当时我们海陆丰地区还是很自大的,从老人到小孩都很看不起外省人!

再加上他弟弟是天生白肤病,就是那种天生皮肤,头发都是白色的那种病,所以她弟弟平时都被同学们嘲笑戏弄,连带她作为姐姐的也跟着抬不起头。

种种原因加起来,这位女同学想不自卑都难了!

我很早就注意到他们姐弟的现象了,一直想着怎么化解这种情况,为师者,有这个好处,无法改变大环境,但能自成天地,影响身边的学生的成长!这也是我热爱教育的原因之一。

我记得很清楚,那一天,天气明媚,阳光带着知了的鸣叫,我特意叫起这位女同学来朗读《窃读记》的第一段话。

果不其然,她羞涩地站起来,脸皮红红的,声音真的是细若蚊声,她读完了,叫她的同桌都不清楚她读完了没!

课堂上已经开始响起熟悉的嘲笑声,她的弟弟也羞愧地习惯性的低下了头!

见此,我大吼一声,手掌重重地拍在讲台上,把班里的各种声音压下去,接着我走到女同学的前面,低下头,坚定而温和地告诉她:"海燕,别怕,大声读出来,老师和同学们会为你加油!"

班里一下子寂静起来,所有的同学都没想到我会这么重视这位平时毫不起眼的同学,她的弟弟也惊讶地抬起了头,疑惑地看着我。

她自己也很惊讶,但惭红的眼神有了不一样的光彩,她的胸脯深抖了几下,做了一次深呼吸,似乎感觉到属于她的机会来了,原来她也能得到老师的重视的!

在我还想再开口鼓励的时候,她发出响亮的声音了,我很惊喜,同学们很惊讶,读的段落很短,她很快地读完了,全班更加寂静了,我激动地大喊:"快鼓掌啊!"全班顿时掌声雷动!我可以感受得出,同学们的掌声是真心的,感动的!

多年后,当我教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掌声》这篇课文时,我觉得作者就是在写我的故事,不禁欣慰,吾道不孤也!

这位女同学从此以后性格开朗很多,班里的女同学们也开始主动找她玩了,小孩子们很聪明的,他们觉察到老师对这个同学很重视,他们也会跟着对这个女同学好,还故意手牵手走到我面前,对着我笑,好像在说,老师你看!我们跟海燕也是好朋友了!

海燕同学在读初中后,还托村里的伙伴给我捎来一封信,信中她感谢我那天对她的鼓励,说她现在在初中很开心,有很多的朋友!这封信我一直保留着,特意带回家珍藏起来,只可惜两次搬家时不知被弄到哪里去了,我很遗憾!

这是我的亲身经历,希望能帮到你!我最希望能帮助你孩子的,最好是你自己!因为老师说实话是没义务帮你做这种事的!老师面对的毕竟是全班的学生,他不一定有精力帮你做这种吃力的事情!



匿名回答于2019-06-27 08:03:30


朋友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同伴。如果孩子在班上没有朋友,一般是因为孩子比较害羞,没有主动去交新朋友;也可能是孩子性格孤僻,和班上的孩子不合群。

如果孩子在生活中是个比较被动的人,那么父母可以鼓励孩子主动去跟志同道合的同伴伸出友谊之手。多与孩子交流怎样交新朋友、怎样和朋友相处。孩子要以诚心诚意对待朋友,与朋友共同分享自己的喜乐哀怒,有困难时要互相帮助。如果孩子不小心伤害到朋友,要主动地道歉。真正的朋友会彼此包容,彼此原谅的。

如果孩子性格孤僻,不喜欢社交。父母可以多让孩子培养各种兴趣爱好,带孩子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引导孩子养成好性格。既然孩子不喜欢,也不要刻意勉强孩子去合群。让孩子学会充实自我,把精力放在学习上。等到孩子足够优秀,足够受欢迎,自然会吸引到更多同伴来与孩子交朋友。

匿名回答于2020-01-09 06:30:33


首先了解孩子没朋友的原因


先对孩子的个性特点有了解之后再去做有针对性的引导。比如,有的孩子比较好静不好动、有些内敛、不太善于主动去和别的小朋友交往。


父母了解和观察到这一现象,可以从身边做起,帮助和鼓励孩子多融入一些群体环境,像是小区的小朋友们一起玩耍、去看一些表演、去公园等,让孩子体会到交往的乐趣,在这些互动中也可以增强人际交往的能力。

匿名回答于2021-07-14 00:07:44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