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一州之地是多大?

州”作为正式行政区登上历史舞台,是从东汉末期开始的。
最初的州,是处在郡以上的全国第一级行政区,面积一般很大:东汉末期,一个州往往相当于现在的许多个地区(有的大州甚至相当于今天的一个省、甚至几个省)。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州的数量越来越多,州的面积逐渐缩小。到南北朝后期,一般情况下,州的大小已经和现在的地区较接近。
(二)

隋唐时期,是“州”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郡被取消(仅在隋炀帝时、唐玄宗时一度恢复)、州直接管县(元朝以后,州之上又有了更高一级的行政区:省)。
唐代共有 300多个正式的州,此后,直到清末,州的数量渐渐增多,但一般都限制在几百个。
由此,大家不难推测出:隋唐以后的一个州的面积,通常情况下,肯定大于一个县的面积、但远远小于一个省的面积。
说得更具体一点——从隋唐直到清朝,州的面积大致分三种情况:

1 内地的大多数州一般各管辖几个县,其面积与现在的一个地区(或者管县的地级市)十分接近。
2 边远区域的州一般要辽阔些。
3 少数的州面积很小,仅相当于今天的一两个县。

匿名回答于2021-11-26 22:13:23


根据下面数据可以推算,以幽州为例,这算比较大一点的了。辖境相当于今北京市、河北北部、辽宁南部及朝鲜西北部。河北18万平方公里,辽宁15万,以此类推,幽州应该20万左右,相当于现在一个河北省大一点。1平方千米是1500亩,20万就是300000000亩,3亿亩。辖郡、国十一,县九十。平均算的话,郡约为2万平方千米,那就是3000万亩,大约相当于三个上海。县约为2000平方千米,30万亩,相当于现在一个县城。

东汉全国设十三州,一州所辖郡、国多少不等。每州设刺史或州牧一人,巡察所属郡、国,督察郡、县官吏和地方豪强,纠举不法,弹劾污吏。东汉灵帝中平五年,选朝廷重臣出任州牧。从此,州逐渐变成行政区,州牧也成为常设的一方军政长官。东汉末年,各州或置牧,或置刺史,以资望轻重为转移。

司隶州

东汉州名。亦称司隶校尉部。东汉时辖郡七,县一百零六。治所,即州行政机构所在地,在洛阳县。洛阳故城址在今河南洛阳东北。司隶州的辖境相当于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西南部及陕西渭河平原。

青州

东汉州名。辖郡、国十一,县六十五。治所临淄县,故城址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北。辖境相当于今山东临南以东的北部地区。

幽州

东汉州名。辖郡、国十一,县九十。治所蓟县,在今北京大兴县西南。辖境相当于今北京市、河北北部、辽宁南部及朝鲜西北部。

徐州

东汉州名。辖郡、国五,县六十二。治所郯县,在今山东都城县。汉末移治下邳,在今江苏邳县东。三国曹魏移治彭城,即今江苏徐州。辖境相当于今江苏长江以北及山东南部地区。

冀州

东汉州名。辖郡、国九,县一百。治所邺县,在今河北临漳西南。三国曹魏移治信都县,在今河北冀县。辖地相当于今河北中部和南部、山东西部、河南北部。

荆州

东汉州名。辖郡七,县一百一十七。治所汉寿县,在今湖南汉寿县北。汉末移治襄阳县,在今湖北襄樊市。辖境相当于今湖北、湖南大部,及河南、贵州、广东、广西等省的一小部分。

扬州

东汉州名。辖郡、国六,县九十二。治所历阳,在今安徽和县。汉末移治寿春,在今安徽寿县。辖境相当于今安徽淮河和江苏长江以南及江西、浙江、福建三省,湖北东部、河南东南部。

宪州

东汉州名。辖郡、国八,县八十。治所昌邑县,在今山东金乡西北。辖境相当于今山东西南及河南东部。

豫州

东汉州名。辖郡、国六,县九十七。治所谯县,在今安徽亳州。辖境相当于今淮河以北伏牛山以东的河南东部,安徽北部。

凉州

东汉州名。

匿名回答于2021-07-05 20:44:32


先秦九州是一个很空泛的地理概念。

秦开始郡国制,汉设置十三州,本来是作为监察

机构,后期演化成一级行政区划,形成了州-郡-

县三级行政区划,这里的州就相当于现在的省。

(只能说大致相当)

唐代改郡为州以后,形成道-州-县的“虚三级”行

政区划,到了宋代的路-州-县,以及明清的省

(布政使司)-府(直隶州)-县(散州)的三级行政

区划,这里的州就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

另外,元明清时期还有一些散州,比如雍正之后

的连平州,也就是现在连平的前身,只是一个县

级单位。

匿名回答于2021-11-28 02:45:17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