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走向共和》能当历史看吗?

走向共和应该讲是一部优秀的影片,只可惜(由于时间上的限制)很多历史事件没有被挖掘出来,再加上很多文学创作成分,最后导致普通百姓看起来有点吃力,毕竟他们不是专业人士。不过我还是比较认可的。

匿名回答于2019-07-16 22:03:51


电视剧是文学和艺术范畴,不管它拍的多么严肃认真,都不能当历史来看。

《走向共和》是一部历史正剧,它的人物和情节的大脉络基本符合历史真实。尤其是,在人物评价和事件评价上,它汲取了学界最新研究成果,基本做到了不戏说、不歪曲、不篡改。

但电视剧毕竟是电视剧,它是文学式样的呈现,为了丰富细节和塑造人物,不得不有一定程度的虚构。同时,由于编剧和导演不是专业的历史研究人员,难免许多谬误。

举例来说,《走向共和》里有大量虚构的情节,这些虚构有的合理,有的就比较荒诞。如剧中描述,慈禧为了笼络李鸿章,居然把自己的贴身侍女红儿送给李鸿章当侍妾,那个红儿貌美如花,乖巧可人,李鸿章十分喜欢。

这个虚构就很荒谬,因为不符合君臣之道。

按儒家的传统,君上与臣下的关系要堂堂正正,皇帝不大可能会把宫女送给大臣,更何况是汉大臣。清朝的宫女外放是有严格的规矩的,到了嫁人的年龄要由家人到内务府具结领回,由其家人择配。个别得宠的,由太后或皇后指婚,那也只能是指给八旗出身的御前侍卫或满洲亲贵,不可能指给汉大臣。李鸿章如果真的敢把宫女当小妾,当时的言官必定群起而攻之,唾沫星子都会淹死他。

还有,从第一集里,剧中的慈禧就当着李鸿章的面称呼他为“李中堂”,这也很荒谬。

中堂是一种尊称,只有李鸿章的下属、晚辈才这样称呼。宫里李莲英可以称呼李中堂,慈禧绝对不会。慈禧只会称呼他为李鸿章,直呼其名。像恭亲王奕訢那样与李鸿章关系好的,会称呼李鸿章的号,叫他“少荃”。如果是翁同龢那样的政敌,背地里称呼李鸿章,会称呼他的字“李渐甫”或者“李子黼”。古时候的士大夫,称呼很有讲究,不大可能犯电视剧里的那种错误。

匿名回答于2019-07-17 17:25:39


岳飞传,老百姓都当历史听;走进共和又怎能阻挡劳动人民当历史看。

匿名回答于2019-07-21 09:48:46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历史正剧《走向共和》可以当做历史来看。



把小说、评书当做真正的历史,小老百姓早就如此。一部《三国演义》,不知在头条上培养了多少“民间历史学家”。《走向共和》的创作态度是严肃的,对大的历史事实的处理,符合现今主流的历史观。所以,用《走向共和》对老百姓寓教于剧,完全没有问题。


我们看问题不必厚此薄彼。专业而细致的历史研究,自然有一批专业人士在做。火了《三国演义》,并没有埋没《三国志》。可见,好的历史剧不会严重干扰人们的视听,也不会影响普通民众对大的历史格局的基本判断。


倒是戏说历史之风不可涨。有些戏说,完全是挂着所谓历史场景的羊皮,贩卖他们的娱乐至死的狗肉。这些逐利之徒,缺乏起码的历史观,什么都可以假设,什么都可以重来,嘻嘻哈哈,语不惊人死不休。


如此这般地故意歪批历史,容易误导老百姓,其实已经滑向历史虚无主义的窠臼。这才是最值得警惕的。

匿名回答于2019-07-23 00:14:47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