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回答于2021-05-29 08:09:37
瓦剌:史上建立过多个国家,用托忒文。元朝称斡亦剌惕,明朝称瓦剌,清朝称卫拉特、厄鲁特。后来他们和起源于大兴安岭的蒙古本部被合称为广义蒙古族,因此现代学者也称之漠西蒙古、西蒙古(还有西域的察合台蒙古等)。
原居于八河地区(今叶尼塞河上游八条支流带),前期主要部落有准噶尔、杜尔伯特、土尔扈特,15世纪初和硕特进西域加入厄鲁特并长期做盟主,形成四卫拉特。还有辉特等小部。
元代瓦剌:主要居西域北部,与蒙古察合台部成天山北方的主要人群。
明代前期:准噶尔部东进,与鞑靼、兀良哈并称漠北三大游牧集团。也先死后,准噶尔回西域并占领七河地区等。
明代后期:和硕特南进西域中部(塔里木沙漠以北的今巴州区域)和青海。清代早期准噶尔南下征服东察合台汗国。
清代前中期:八旗满洲和汉人绿营兵民驻扎巴里坤—乌鲁木齐—喀喇乌苏一带的和硕特旧地。三征噶尔丹。乾隆征服准噶尔汗国,进一步迁绿营兵驻守开垦。后来哈萨克君主请求清朝允许哈萨克人东进游牧。维吾尔人则北进。
瓦剌在明代中后期和清代早期是今新疆区域的最大人群,康乾时期的战争和屯垦戍边使汉人成为瓦剌区域的主要替补人群。
匿名回答于2021-06-16 01:4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