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封制,是分封诸侯,权力分散
匿名回答于2021-03-18 09:39:29
1.土地所有关系不同(贵族等级所有制,世袭,集中)
2.土地的经营关系不同(庄园制)
3.人身依附关系(临土又临民、农奴制)
4.剥削方式(劳役地租)
5.(外部)对商品经济的影响(排斥、城市反抗)
其实更为直接一点来说,领主制经济和地主制经济可以说是封建社会不同阶级的经济形式。
匿名回答于2021-10-08 00:27:32
中国的封建制正式形成于公元前11世纪,结束于秦朝统一六国之后,也就是始自周朝建立,止于秦统一六国。(关于中国封建制度详见条目封邦建国。)封建制度是一种政治制度,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宗室成员、王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其基本形式是封建等级制和庄园制。农民(或农奴)耕种土地所有者的土地绝大部分产品交纳给封建主。
上层建筑主要是以等级制为特点的封建制国家。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是以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宣扬传统道德为主要内容。在封建制度下,社会基本的阶层是封建主和农民(或农奴)阶层。分封制是古代皇帝或国王分封诸侯的制度。被封诸侯有自己的领地,在诸侯领地内皇帝或国王并没有直接的权力。
分封制在周朝时期是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划分为诸侯的社会制度,在分封制下,国家土地不完全是周王室的,而是分别由获得封地的诸侯所有。诸侯拥有分封土地的所有资源和收益,只需向周王室缴纳一定的进贡即可尽义务,即相当于中世纪欧洲诸王国与罗马教廷的关系,即现代意义上的联邦的基础。周王是共主性质的(共主是氏族社会遗留的领袖模式,禹为最后的氏族共主)。诸侯的土地理论上在其死后可由周王室收回重新分配,但一般是世袭。
扩展资料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度: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分封的对象和做法是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异姓功臣贵族、同姓王室贵族、先代帝王后代和远氏族部落首领)分封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被封诸侯的义务是:要服从国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贡献财物,要派兵随从周王作战;周王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分封的作用是:巩固了西周的统治,拓展了疆域。
春秋时期,分封制崩溃。崩溃的原因是周王室日益衰微,大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及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葵丘会盟,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得到正式承认,标志着分封制崩溃。秦朝统一后,建立郡县制,分封制结束。
匿名回答于2021-10-08 00:25:13
从侠义上来说分封制和封建制其实是一种制度,分封就是封建中的一种制度,在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就被人们称为封建,说的意思就是分封土地建立国家,但是这个国家指的是小的诸侯国,而且还是处在被君主束缚住的诸侯国之中,分封制和封建制在狭义上可以说是一个意思,但是要注意的是分封制并不能和封建制完全平等,因为从另一种方面来说分封制和封建制还是有着根本的区别的。
在一些古代的书籍之中分封制就是封建的另一种原始的说法,但是这种说法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成立的,但是从大的方面也就是广义上来说,分封制指的是君主将国家的领土分成一些小的区域后交给诸侯,诸侯在封地上拥有一定的管理权,但是在君主有命令或者有需求的时候,诸侯一定要听从然后全力支援。而封建制从广义上来说就不单单指哪一种制度了,而是说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所形成的封建思想和制度的统称,是和后来的民主制度完全对立的,一种在封建社会特有的制度,所以从这一方面来说分封制和封建制又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了。
匿名回答于2021-10-08 00:3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