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非竹实不食、非梧桐不栖,有点像大熊猫,要吃竹笋。凤凰中雄性的叫凤,雌性的叫凰,古有三凤求凰的典故。
匿名回答于2021-12-10 08:22:01
在这里,我之所以只说“凤”,而不是“凤凰”,是因为凤和凰不是一回事,“凤”是雄鸟,“凰”是雌性。在这里只能用雄鸟,是因为这句话出自“凤鸣岐山”的典故。凤鸣岐山指的是周朝将要兴盛前,有凤凰在岐山栖息鸣叫。岐山是周朝的发源地,也叫西岐,人们认为凤凰降临,是由于文王的德政,是周朝兴盛的吉兆。后来,就以凤比喻周文王。所以这句话只能用“凤”,不能用“凰”。
其二,我说“梧桐树”,是因为“鸣凤在树”和“鸣凤在竹”的历史争议。而这个争议,主要出在历代书法大家的书法作品。主张“鸣凤在竹”,可能是宋代以后的事,因为宋人米芾、赵佶写的是“竹”。但唐代的怀素,以及南北朝时期的智永写的却是“树”。近代书法大师于右任、启功先生都采用后者。我感觉,凤凰是中国文化里的神鸟,非竹实不食,非梧桐不栖,所以,上述两种说法都有道理。但是,智永所处的时代更接近周兴嗣,而且他还是王羲之的嫡孙,智永的版本应该更可信一些。
至于究竟是“竹”还是“树”,其实没有必要过于较真,我们能够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就足够了。
匿名回答于2021-03-15 19: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