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植物进化上看,竹子的茎最初也是实心的,后来在进化过程中,其茎中心的髓逐渐萎缩消失,成了空心,而且竹子生来就没有次生组织,茎长到一定的粗度就不再加粗了。这种变化有什么好处呢?我们可以从力学角度来说明,同样分量的材料,造成中空而较粗的支柱,比之中央实而较细的支柱,其支持力要强些。
竹子茎的结构正是这样。茎加强了细胞壁上厚的机械组织和维管束(输送水分和养料的组织),将中心的髓部(一些薄壁组织)退化,就成了管状结构。
竹子遇到刮风下雪,能有很强的韧性,其道理也在这里。
匿名回答于2019-04-14 21:32:16
因为实心的竹子大都属于箭竹属,这类植物的植株通常都较小,茎粗多在3~6厘米之间,但是有的箭竹茎粗可达8~10厘米,高约3~7米,每节的长度在14~18厘米之间,这种竹子茎杆内部和乔木相似,都是实心的,不过特别粗的箭竹中心部分可能会出现小孔。
自然界中的箭竹喜欢生长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喜欢多雨的亚热带气候,它不需要太多的降水,年平均降雨量1000毫米足够了,但是空气湿度要大,日照不能长期过于强烈,但寒冷和干燥
的地方不适合和种箭竹。
匿名回答于2021-11-23 19:0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