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沈括运粮”的故事是怎么回事?

北宋时期军事家沈括率兵抗击西夏侵扰,行军作战,运粮不仅费用多,而且难以载粮远行,采取何种方式运粮,成了最迫切的问题。

沈括分析计算了后勤人员与作战兵士在不同行军天数中的不同比例关系,同时也分析计算了用各种牲畜运粮与人力运粮之间的利弊。

一、假设一个民夫可以背六斗米,士兵自带五天的干粮:

1、如果一个民夫供应一个士兵,单程只能进军十八天;若计回程,只能进军九天。

2、如果三个民夫供应一个士兵,单程可以进军三十一天;若要计算回程的话,则只能前进十六天。而三个民夫供应一个士兵就已经到达了极限。

二、如果用牲畜运输,骆驼可以驮三石,马或骡可以驮一石五斗,驴子可以驮一石。与人工相比,虽然能驮得多,花费也少,但如果不能及时放牧或喂食,牲口就会瘦弱而死。一头牲口死了,只能连他托的粮食也一同丢弃。相比用人背扛,有利有弊,利害均半。

沈括认为,自运军粮花费颇大且难以远行,因此夺取敌军的粮食至关重要,最后做出了从敌国就地征粮,保障前方供应的重要决策,从而减少了后勤人员的比例,增强了前方作战的兵力。

匿名回答于2020-03-08 04:57:52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