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王圣人得出结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一切理和道都在我们的内心,悟道可以不假外求,“理即心,心即理”,这个概念。这个概念大家可能不懂,但王阳明晚年提出“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从这上面可以看出什么是格物。
王阳明心学提出这个“心既理”的概念,这让我们看到了道的方向在那里。我的理解,首先理论要建立在性善论的基础上,《中庸》讲“天命谓之性,率性谓之道”,又如佛家说我们的本心就如赤子一般,只是被人的欲望情绪等控制,让它蒙尘而看不到本心,而心学让我们如何拂去尘埃,让我们内心光明,从而“致良知”。
匿名回答于2021-02-17 03:4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