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和孟子最大的差异应该就是大家熟悉的“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恶”。性恶论的本质也是荀子的核心思想,就是他认为天道是存在的,天道也不是时时刻刻在变化的而是一条真理,不会因为尧而存在也不会因为出现了桀而毁灭。
人性本身是有欲求的,所以和天道相比,人性就是坏的,是需要法律、道德去约束的。
这里就引申出了另一个问题,怎么约束?约束人性,让人向善是礼乐制度的责任,所以国家制度都是在一步步前进的,一步步适应天道。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社会是进步的。这不止和孟子人性本善的观念相违背,甚至也不尊崇儒家法先王的理念。(古代君王是最贤明的,那时候圣人辈出,后世越来越差,所以要学习古代君王。)
或许是荀子那个年代,他喷了太多的学者,就像是键盘侠一般,或许也是因为他教出了两个法家的学生韩非和李斯,所以在程朱理学重新定义儒学以后,荀子的地位就越来越低,甚至被拿出孔庙。孟子的理论对于程朱理学非常重要,这也是程朱理学崇尚孟子的原因。
不过荀子地位的下降并不影响他的学术价值,在汉代荀子学术是影响了很多儒学大家的。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荀子认可了人的进步,但也定下了法和礼的规矩来限制人,相对于孔、孟,荀子儒学也更适应当今社会。
匿名回答于2021-08-19 23:0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