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爱因斯坦的一生?

1879年出生于德国乌尔姆一个经营电器作坊的小业主家庭。一年后,随全家迁居慕尼黑。1894年,他的家迁到意大利米兰。1895年他转学到瑞士阿劳市的州立中学。1896年进苏黎世工业大学师范系学习物理学,1900年毕业。1901年取得瑞士国籍。1902年大学毕业后无法进入学术机构,只在瑞士伯尔尼专利局找到一份做审查员的临时工作,被伯尔尼瑞士专利局录用为技术员,从事发明专利申请的技术鉴定工作。但在那里,爱因斯坦被正规教育扼杀的科学激情终于重新迸发出来,轻松的工作让爱因斯坦得以继续致力于科学研究。        

    他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科学研究,在1905年,年近26岁的爱因斯坦连续发表了三篇论文(《光量子》、《布朗运动》和《狭义相对论》),在物理学三个不同领域中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特别是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和光量子论的提出,推动了物理学理论的革命。同年,以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取得苏黎世大学的博士学位。       

    爱因斯坦1908年兼任伯尔尼大学的编外讲师。1909年离开专利局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1911年任布拉格德语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1912年任母校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教授。1914年,应马克斯·普朗克和瓦尔特·能斯脱的邀请,回德国任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长兼柏林大学教授,直到1933年。1920年应亨德里克·安东·洛伦兹和保耳·埃伦菲斯特的邀请,兼任荷兰莱顿大学特邀教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投入公开和地下的反战活动。       

    191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广义相对论。他所作的光线经过太阳引力场要弯曲的预言,于1919年由英国天文学家亚瑟·斯坦利·爱丁顿的日全食观测结果所证实。1916年他预言的引力波在1978年也得到了证实。爱因斯坦和相对论在西方成了家喻户晓的名词,同时也招来了德国和其他国家的沙文主义者、军国主义者和排犹主义者的恶毒攻击。       

    1917年爱因斯坦在《论辐射的量子性》一文中提出了受激辐射理论,成为激光的理论基础。       

    爱因斯坦因在光电效应方面的研究,被授予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33年1月纳粹党攫取德国政权后,爱因斯坦是科学界首要的迫害对象,幸而当时他在美国讲学,未遭毒手。3月他回欧洲后避居比利时,9月9日发现有准备行刺他的盖世太保跟踪,星夜渡海到英国,10月转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担任新建的高级研究院的教授,直至1945年退休。1940年他取得美国国籍。       

   1939年他获悉铀核裂变及其链式反应的发现,在匈牙利物理学家利奥·西拉德推动下,上书罗斯福总统,建议研制原子弹,以防德国占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两个城市上空投掷原子弹,爱因斯坦对此强烈不满。战后,为开展反对核战争的和平运动和反对美国国内法西斯危险,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1955年4月18日爱因斯坦因主动脉瘤破裂逝世于普林斯顿。遵照他的遗嘱,不举行任何丧礼,不筑坟墓,不立纪念碑,骨灰撒在永远对人保密的地方,为的是不使任何地方成为圣地。爱因斯坦的后半生一直从事寻找大统一理论的工作,不过这项工作没有获得成功,现在大统一理论是理论物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       

    1955年4月,弥留之际的爱因斯坦签署了《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呼吁人们团结起来,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爆发。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一位和平主义者。他目睹了两次世界大战中对人类文明的摧残,认为和平是人类的首要问题。       

    1999年《时代》杂志将其评选为20世纪风云人物。

匿名回答于2022-07-23 03:38:08


在物理走入困境时,上帝让一个走了后门托关系才进入瑞士专利局的小职员来救场了,他假设光速不变,抛弃以太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完美地解释了迈克耳孙-莫雷实验。那年,他刚刚艰辛地拿到博士学位,并在专利局里利用业余时间发表了关于光电效应、布朗运动、狭义相对论、质量和能量关系的四篇历史性的论文,1905年被后人称为「爱因斯坦奇迹年」。


爱因斯坦当年从苏黎世大学一毕业就失业,家里蹲达两年之久,相比他后来的成就和名声,这应该是有史以来最吉尼斯的一次逆袭了吧。

匿名回答于2022-07-23 05:37:30


爱因斯坦晚年曾致力于统一场论的研究,虽然其理论的过度超前而未取得什么现实性的成果,但却为后继者预设了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现代统一场论的成果正证实着爱因斯坦的敏锐洞察力和深远预见力。

1955年4月18日,带着对人类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和终身奋斗不懈的劳顿疲惫,爱因斯坦聪慧而深刻的大脑停止了思维。

对于成功,爱因斯坦不以为然,他说,“对真理的追求比对真理的占有更可贵”。这位谦逊、睿智、善良、倔强的科学家,无疑是人类科学史、思想史上一座耀眼的丰碑。

匿名回答于2022-07-23 07:05:54


答 爱因斯坦的一生,他从小学不受待见,再到大学被教授忽视,直到相对论的提出才得以被世界所瞩目,随后的战争使其背井离乡,晚年触及了人类最可怕的武器研发。

爱因斯坦的经历:

在我们还在上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他就已经可以自学数学和科学知识,班里的同学并不理解他,他也不理解其他人。

就这样从小学一直到中学,他并没有等到和同龄人一起毕业,就已经离开了所在的中学,并在十七岁进入瑞士的一所大学,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知识分子。

在二十世纪的第一年,他遭遇了很惨的待遇,由于大家都不看他的研究论文,所以即使它拿到了毕业证,也无法申请留校继续从事科研方面的工作。

他想要成为一名助理,但包括瑞士、德国、波兰等国的物理学家,没有一位教授愿意接收他。于是就出现了小学课本上的情节。

爱因斯坦最终为了生活,被迫从事了一件和科学完全不搭边的活,每天就为专利局工作。当时的科学界已经出现了关于时空方向的论文。

庞加莱所接连发出的《空间的相对性》、《时间的测量》和《论电子动力学》都分别的说出了,一些相对论的知识,但是还是未能触及到最核心的理论。

在1905年,

爱因斯坦完成了相对论的论文,并发表了质能方程(没错,这个小公式就是核武器最关键的理论基础)这就使得爱因斯坦一下子就成为了物理学家的泰斗。

终于不用再在专利局从事千篇一律的工作。但是随着二战前,希特勒反犹太人活动的不断威胁下,他又得离开故乡去往遥远的美国。

在这里,爱因斯坦可以说是犯下了一生可能是最为错误的做法,他带领一批物理学家向美国总统,提出了利用核武器结束二战的想法。

但在看见核武器所可能造成毁灭全人类的画面后,他在余生一直都在为反核而奔波。虽然核武器提前结束了二战,但是也彻底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使得人类自相残杀并双双毁灭可能性大增。

扩展资料:

人物评价:

爱因斯坦常常被称为一个孤独的人。数学想象的领域有助于把精神从纷繁的俗物中解脱出来,就这个意义而言,我认为他确实是一个孤独的人。

他的哲学可以叫做一种超验的唯物论,这种哲学达到了形而上学的前沿,那里可以完全割断对自我世界的纠缠。

对我来说,科学和艺术都是我们天性的表现,它们高出我们的生物学需要之上而具有终极价值。

匿名回答于2022-07-23 07:12:35


爱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出生于德国巴登-符腾堡州乌尔姆市一个犹太人家庭,美国和瑞士双国籍的犹太裔物理学家。

1900年毕业于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入瑞士国籍。1905年,爱因斯坦获苏黎世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并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同年创立狭义相对论,1915年创立广义相对论,1933年移居美国、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任职,1940年加入美国国籍同时保留瑞士国籍。1955年4月18日,爱因斯坦于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逝世,享年76岁。

1999年12月,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的“世纪伟人”。

匿名回答于2022-07-23 07:21:50


在物理走入困境时,上帝让一个走了后门托关系才进入瑞士专利局的小职员来救场了,他假设光速不变,抛弃以太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完美地解释了迈克耳孙-莫雷实验。那年,他刚刚艰辛地拿到博士学位,并在专利局里利用业余时间发表了关于光电效应、布朗运动、狭义相对论、质量和能量关系的四篇历史性的论文,1905年被后人称为「爱因斯坦奇迹年」。


爱因斯坦当年从苏黎世大学一毕业就失业,家里蹲达两年之久,相比他后来的成就和名声,这应该是有史以来最吉尼斯的一次逆袭了吧。

匿名回答于2022-07-23 07:25:47


他是人类历史最具有创造性的人物之一。他一生开创了物理学的四个领域: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宇宙学,统一场论。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他的物理体系改变了原来的时间。空间。能量及物质的传统概念。他开创现代物理科学技术的新纪元。

匿名回答于2022-07-23 07:34:56


1879年3月14日,爱因斯坦出生于德国东部的乌尔姆,犹太血统。他的父亲海尔曼?爱因斯坦很有数学天赋,但父母没钱供他上学,只好弃学经商,爱因斯坦的母亲保里诺?爱因斯坦是富有粮商的女儿,很有音乐天赋。


年幼时,爱因斯坦就开始学习音乐,六岁开始练习拉小提琴,音乐几乎成了爱因斯坦的"第二职业",小提琴终身陪伴着他。


在爱因斯坦上学之前,他父亲给了他一个罗盘(指北针),罗盘的指针总要指着南北极,使小爱因斯坦研究和着迷了很久,直到成年,他都还记得这件使他印象深刻的事。


另一次经历给他的印象也很深刻。在上学几年后,他领到一本欧几里德几何学课本,书中论证得无可置疑的许多公理,使他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以至于无法按照课程进度学习,而是一口气就将它学完。


爱因斯坦和牛顿一样并不早慧,他到3岁还不会说话,在整个学习期间也无"神童"的表现,甚至在教师眼里显得平庸迟钝,他主要是对教师的呆板教学方法感到不满,而具有很强的独立自主、勤奋自学的探索能力。


他在中学时代就自学了包括微积分在内的基础数学及某些理论物理知识,进入大学后,他经常缺课,独自修读了经典理论物理,研究了麦克斯韦电磁理论。

匿名回答于2022-07-23 18:25:44


在物理走入困境时,上帝让一个走了后门托关系才进入瑞士专利局的小职员来救场了,他假设光速不变,抛弃以太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完美地解释了迈克耳孙-莫雷实验。那年,他刚刚艰辛地拿到博士学位,并在专利局里利用业余时间发表了关于光电效应、布朗运动、狭义相对论、质量和能量关系的四篇历史性的论文,1905年被后人称为「爱因斯坦奇迹年」。

爱因斯坦当年从苏黎世大学一毕业就失业,家里蹲达两年之久,相比他后来的成就和名声,这应该是有史以来最吉尼斯的一次逆袭了吧。

匿名回答于2022-07-23 19:10:55


爱因斯坦在1895年至1914年间都生活在瑞士。在此期间,于1896年放弃了德国国籍,于1900年在苏黎世获得了瑞士联邦理工学院(后来的瑞士联邦技术学院)的学术文凭。在无国籍五年多之后,他、于1901年获得了瑞士公民身份,并将其保留终身。

1905年,被苏黎世大学授予博士学位。同年,在著名的奇迹年发表了四篇开创性的论文并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此时他才26岁。爱因斯坦于1912年至1914年间在苏黎士教理论物理,然后前往柏林,在那里他被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

匿名回答于2022-07-23 20:04:31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