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诗与词有什么区别?

唐诗宋词的相同之处,是都属于古代诗歌范畴,而且都很著名。

1.表现形式上的不同唐诗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为大宗。简而言之,主要是四句或八句,每句五字或七字。但是唐代诗人作诗,也有用上句式较自由的古体诗,古体诗的句数和字数就很自由。宋词指宋代盛行的韵文体裁。宋词的句式受到所谓词牌的规范,有固定的句式和押韵,极少全首每句都字数相同,所以词又称为长短句,这是注明与诗在形式上的区别。

2.题写内容不同 唐诗大多抒发自己的志向、理想,政治诉求,比如杜甫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又如李白的“若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宋词则更多的是描写内心中的情感与感动。如温庭筠的“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3.用韵不同唐诗宋词的另一重大差异在于用韵,词的韵脚比诗的韵脚宽。 例如作诗要以中古汉语的发音来决定韵部。如分开「一东韵」和「二冬韵」,说明古代「东南西北」的「东」和「春夏秋冬」的「冬」读音不一样。到了唐代「一东韵」和「二冬韵」已经没有分别。但是到了今天,中国读书人作诗还是要两韵分用,合用的时候则有严格限制。填词则是「一东」和「二冬」可以合用,完全没有限制。其他韵部亦有合并的情况。即填词用韵是比写诗用韵自由得多。

匿名回答于2020-08-22 03:56:38


1.诗词,统属于诗歌,从古到今,没有任何人能对诗歌下一个准确的概念,因为诗的生命力就在于冲破概念。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哈罗德·布鲁姆曾说:“一部诗歌的历史,就是诗人中的强者为了廓清自己的想象空间而相互‘误读’对方的诗的历史,是一部重新‘绘制地图’的历史。”布鲁姆认为拙劣的作家只会将前人奉为经典,优秀作家则与前人搏斗,只有像俄狄浦斯那样杀死“父亲”,他才能成功。这也就是布鲁姆“原创论”中最重要的一个观点。广义的诗歌概念,非常广。

2.但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诗歌,主要指的是不含“三伪文学”成分的一种纯文学体裁之一。虽然,文学的后辈会反前辈,但是并不是证明前辈就站不住,后辈反前辈是因为自己想在文学上占一席之地。荷马的诗歌已经几千年了,历代无数的诗人撇开荷马,另立蹊径,无数的诗人认为荷马这里不合时宜,那里不合时宜,但是荷马仍然纹丝不动地站立在诗歌的顶峰上毫不动摇。历代像荷马这样的诗人可以列一个大清单,但是数量不会太多,比起历代写诗歌的总人数来说,还是有限得很。更多的诗人因为沾染了“三伪文学”而被人类抛弃,当然除了诗歌本身缺乏真相,还有别的原因。总之是,西方在文艺复兴之后,就将中世纪最黑暗时期的“三伪文学”丢进了历史的垃圾堆,然后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热潮。

3.同样,我们也很难对古代的诗下一个确切的定义。诗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 ,只不过那时候是四言的诗。到后来发展成乐府、古体诗和近体诗。乐府可以合着声唱。古体诗不太讲究格律。近体诗讲究格律,分为律诗和绝句(五言和七言,六言的也有,但是很少)。大约最早的时候,诗和歌是不分家的。人们在劳动中哼的小调,口口相传,最后经文字整理之后,形成的一种凝练的文学体裁。后来,诗觉得自己不需要靠歌作为载体来传播了,觉得语言本身就已经具备了歌的功能,后来干脆觉得歌这样功能也是多余的,于是诗和歌就分家了。因此,诗人都会有一种如何处理歌的焦虑,中国对仗这种文学修辞手段是非常残忍的,尤其是对走进古文学写作的人,几乎人人都必备,大部分是为诗备的。

4.而词却不同,词臣服于歌。因为词是给乐曲富人曲谱填的词。词必须要削足适履地去适应歌。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词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全盛时期。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因此,可以说,诗是为摆脱歌而削足适履,词则是为适应歌而削足适履。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古诗词到了明清发展不下去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们的细节都走向了类型化,类型化则一定会架空生活和个人的声音。当然,还有明清的文字狱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5.从外观上来看,诗,句式整齐,而词不整齐,诗可以随意命题,甚至不要题目都可以,词有统一的类名——词牌。格律诗只用平声韵,一韵到底,隔句押韵,首句可压可不压;词平仄通压,中间可以换韵,韵脚疏密不定,但由格律规定。格律诗第二、第三两联必须对仗,而词的对仗却灵活得多,没有统一的要求。在语言风格上,诗的语言偏于工,而词的语言偏于华美,在意境的表达上,诗庄词媚,诗无论如何必须假正经一把,而词则不必装,可以适当去满足读者的阅读期待。诗弘扬的生活气味偏于书卷气,而词弘扬的生活质量偏于歌舞气;诗在反三伪的时候多委婉,词在反三伪的时候多直接。

匿名回答于2020-09-10 06:58:40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