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时间:公元前2146年。
上古时期,指文字记载出现以前的历史时代,对世界各地上古时代的定义也因此不同。在中国上古时代一般指夏以前的时代。
在两河流域和埃及一般指公元前5000年以前的历史时代,因为上古时代没有当时直接的文字记载,那个时候发生的事件或人物一般无法直接考证。这些事件和人物也往往带有神话色彩。
从考古的发现,中国农业的产生大约在距今一万年以上,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业文明的国家之一。
英德牛栏洞遗址研究人员公布了一些新的考古研究成果,将该遗址出土的水稻硅质体年代前推至最早1.4万年前,并据此推断广东英德牛栏洞很可能是世界稻作文明的源头。
从炎帝神农氏的传说表明,在距今四千五六百年前,中原地区的农业已经脱离原始生荒耕作时期,进入锄耕阶段。周朝的始祖后稷,在尧舜时任浓官,是最早种稷的人。
匿名回答于2021-01-23 05:13:13
中国文明是世界母文明,这会是未来的主流观点。
三星堆文明覆灭,上古史结束。
三星堆文明,覆灭之前,为上古史。
10000年以前,是史前文明。
所以上古史,国际标准定义,即10000-3067年前,这段时期。
之所以用10000年前作为上限,是因为大约12000年前发生了新仙女木事件,并触发了持续1000年的大极寒,温度回升后又触发了灭世大洪水。
这和古彝族的大干旱、大极寒、大洪水传说都能一一对应。这说明中国神话传说,都以历史事件为根据。
中国有6933年上古史
我把三星堆文明覆灭,定义为上古史结束。依据,是三星堆的覆灭,意味着上古人神共存时代的结束。
10000年前开始,为上古史开端,10000年之前为史前文明。依据,是以全球范围内的大极寒、大洪水,为年代分隔线。
匿名回答于2021-12-05 07:55:55
韩非子也曾在自己的著作中说:“近古之世。”
可见,至少在春秋战国时期,太古、中古、近古的年代划分已经存在。
目前,经过众多学者的努力,基本上确定了谥号开始于周朝。
所以,秦始皇所言的太古,应该就是周朝之前的年代,而中古就是从周朝开始。
韩非生活在战国末期,那他所说的近古,应该就是东周开始之后的春秋时期。类似于我们现代所说的近代。而韩非所生活的战国时代,对于韩非而言就是“现代”。
很明显,这些历史时期的定义,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化。因此,我们现代对于上古等时期的定义,自然跟韩非、秦始皇时期是不同的。
上古,按照近现代历史学界的定义,跟人类文明的出现相关,一般指文字记载出现之前的历史时代。
因为上古以文字的出现为界定点,所以,每个国家的上古时代也各不相同。
中国的上古时代,按照上面的标准,就是甲骨文出现前的夏及之前的年代。
不过,近代的国内史学界喜欢以秦朝为分界线,将先秦之前的历史统称为“上古史”。之后,再细分,又将夏之前的存疑史时代称之为“远古”。
也就笼统的说,中国的秦代之前全是上古时代;细分的话,中国的上古时期是夏商周三代,而远古时期是夏朝之前。
所以,我们通常称包括炎帝、黄帝在内的三皇五帝为上古帝王,是没有问题的。当然,更细致的将他们划到远古帝王,也没有错。
中古,在世界史上一般指中世纪,就是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到东罗马帝国灭亡(1453年)。
近代国内史学界,通常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称之为“近古”时代。以此为标准,秦朝到唐朝后的五代十国时期,就是中国的“中古”时代。
比照以上的定义,秦始皇所说的“太古”,其实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上古”,只是对应的历史时期已经发生了变化。
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现代科学界,对太古有了新的定义,属于地质年代的概念。
在中国历史上多指夏商周秦汉这个时期,有时亦兼指史前时代欧洲历史书上一般把从最早国家的出现到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这段历史叫上古史。欧洲在这段时 期处于奴隶社会,所以也把上古社会说成奴隶社会。如果从全世界范围讲,就不完全一样。比如我们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比欧洲要早得多。
说明:今人以为,上古时期的概念,应该以史界定义为准。所谓“上古”,指的就是三皇五帝时期,又称史前时代,也有人称之为“神话时代”,人们的头脑中还没有“朝代”的概念,而不是指“夏商周秦汉”这段历史时期。
匿名回答于2021-12-08 23: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