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分子共振原理?

共振的原理是大部分事物都是由分子组成的,每种分子都有固有频率,当某种能量接近他们的固有频率,他们将更容易释放能量,带来的效果就是振动效果的放大,比如原来应该晃3CM的可能晃30CM。


自然中有许多地方有共振的现象如:乐器的音响共振、太阳系一些类木行星的卫星之间的轨道共振、动物耳中基底膜的共振,电路的共振等。人类也在其技术中利用或者试图避免共振现象。


一般来说一个系统(不管是力学的、声响的还是电子的)有多个共振频率,在这些频率上振动比较容易,在其它频率上振动比较困难,我们常研究低范围的系统频率。


假如引起振动的频率比较复杂的话(比如是一个冲击或者是一个宽频振动)一个系统一般会“挑出”其共振频率随此频率振动,事实上一个系统会将其它频率过滤掉。


振荡强度是振幅的平方。物理学家一般称这个公式为洛伦兹分布,它在许多有关共振的物理系统中出现。也是一个与振荡器的阻尼有关的系数。阻尼高的系统一般来说有比较宽的共振频率带,共振频率带也称为带宽。

匿名回答于2021-11-26 08:12:18


在强磁场中,某些元素的原子核和电子能量本身所具有的磁性,被分裂成两个或两个以上量子化的能级。吸收适当频率的电磁辐射,可在所产生的磁诱导能级之间发生跃迁。

在磁场中,这种带核磁性的分子或原子核吸收从低能态向高能态跃迁的两个能级差的能量,会产生共振谱,可用于测定分子中某些原子的数目、类型和相对位置。

匿名回答于2021-02-21 09:57:03



共振原理是一个物理系统在其自然的振动频率下,从周围环境吸收更多能量的趋势。在共振频率下,很小的周期振动便可产生很大的振动,因为系统储存了动能。

共振不仅在物理学上运用频率非常高,而且,共振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宇宙间最普遍的和最频繁的自然现象之一,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共振产生了宇宙和世界万物,没有共振就没有世界。

匿名回答于2021-11-30 03:44:50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