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特别是唐宋时期,科举制度之初,显示出生气勃勃的进步性,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
又有人以隋炀帝设进士科为诸科之一来说科举制开始于隋朝。但是,认为科举制开始于汉朝的人指出,科举制是一整套“分科举人,考试进用”之制,汉朝有秀才(茂才)、明经、明法、贤良方正、孝廉多个科目,汉朝的对策、试经是考试。所以科举制是开始于汉朝。
至于隋唐新增的进士科,其名原出《周礼》,汉魏间人已有把贡于朝廷的孝廉比作“进士”的习惯。故隋设进士科,不过是比附古制而列科名以取文士而已,其完全从属于汉朝以来的整套科目体系,与秀才、贤良之类异名同实。
是经过考证,除杨纂的进士身份,因文献阙如,无从查考外,其余5人不是查无实据,就是以时制比附古制,认为科举制产生于隋朝的人将隋代设立进士科作为科举制度的开端,进士科设立时间一说是在大业年间(605-618年),一说实在开皇七年(587年)。
历史学家何忠礼否认隋代有进士和进士科之说,理由有二:一是遍考《隋书》和隋代文献,虽然记载了开皇和大业中所举的众多科名,却未见进士科之名,也未见进士科考试之实;二是在唐、五代文献中所载隋进士有房玄龄、温彦博、侯君素、孙伏伽、张损之、杨纂等6人,可是经过考证,除杨纂的进士身份,因文献阙如,无从查考外,其余5人不是查无实据,就是以时制比附古制,将隋代以秀才、明经科察举为官,比附成进士科登第,唐代虽有进士科开创于隋的记载,但也有进士科开创于唐的记载,所以他认为隋代实行的仍是察举制,进士科也起源于唐。
隋代选官办法是两汉分科察举办法的沿袭。开皇十八年(589年)隋文帝诏诸州举贡士人按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两科分别荐进,大业三年(607年)隋炀帝诏令荐人,分为十科。大业五年(609年)又诏诸州荐人,分为四科。
隋代尚没有自请投靠的办法。虽然又说法说“炀帝始置进士之科”隋代“置进士、明经二科”。但根据史料诏隋文帝、隋炀帝诏书记载的隋文帝的二科、隋炀帝的十科、四科中都没有进士、明经的科目。至于分科举荐的办法也不始于隋。两汉的察举已经实施分科、策试。何况,即使隋代真出现了相当于进士的科目,也不能说这就是科举制度。
匿名回答于2021-05-28 22:27:06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体制是以九品中正制为考核品评机制,在州郡设立了中正、小中正专司品评人才,向朝廷推荐。
由于中正官军有本州郡的世家大族贵族官僚担任九品中正制,于是就成了门阀士族,把持选举的工具。
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九品中正制选官,不问门第,令诸州每岁贡士三个人,参加秀才、明经等科的考试合格者就录用为官。
到了隋炀帝即位,以后创立了进士科,这标志着科举制的产生,科举就是分科取士的意思。
匿名回答于2021-05-29 06:25:26
匿名回答于2021-11-24 23: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