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回答于2022-07-06 00:03:05
此臣子痛心切骨,卧薪尝胆,宜思所以报也。——《宋春秋 时, 越王 勾践 战败,为 吴 所执,既放还,欲报 吴 仇,苦身焦思,置胆于坐,饮食尝之,欲以不忘 会稽 败辱之耻。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卧薪事不知所出。后用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不敢安逸之典。 宋 苏轼 《拟孙权答曹操书》:“僕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嘆功名之不立。”《宋史·胡寅传》:“太上皇劫制於强敌,生往死归,此臣子痛心切骨,卧薪尝胆,宜思所以为报也。” 明 张凤翼 《灌园记·齐王拒谏》:“他那里卧薪尝胆勤修政,我这里宴安鴆毒不思省,兵马临城待怎生?”《胭脂血弹词》第七回:“我则是,济河焚舟求雪耻,你须将,卧薪尝胆励君王。” 李大钊 《国民之薪胆》:“其外交黑幕之风云,以錮封於秘密之键,无从窥其奥藴,即此已足为吾民未来二十年卧薪尝胆之资。”
近义
匿名回答于2022-07-06 02:42:27
泛泛来讲,应该算是上进的一种办法。
卧薪尝胆确实是一种磨炼意志的方法之一,有时候身处逆境会使人更加坚强、勇敢,同时也会激发出一个人的潜力。
匿名回答于2022-07-06 00:20:45
卧薪尝胆的成语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置胆于坐,饮⾷尝之”和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卧薪事不知所出”。后由苏轼在《拟孙权答曹操书》中总结为“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
故事讲的是越王勾践战败被俘,受尽屈辱。回国后日尝苦胆,夜宿薪草。经过十年的艰苦准备,终于打败了强大的吴国。
匿名回答于2022-07-06 01:58:37
匿名回答于2022-07-06 03:32:44
殊不知养虎为患,越王勾践在囚禁过程中,睡的是柴草,在柴草旁边挂上一救苦胆,每天都要尝一下苦的滋味,就这样励精图治,后来终于东山再起,灭了吴国。
更有东汉光武帝刘秀根据前朝的典故写下绝世名句,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匿名回答于2022-07-06 03: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