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古典逻辑:其中以《墨经》逻辑为代表,产生于公元前5世纪,主要是墨子(公元前470——前381年)在著作中完成了这一逻辑体系,其余有邓析、尹文、申不害、惠施、公孙龙、恒团、荀子、韩非等人的著作,也涉及逻辑问题,对于中国古典逻辑有较大贡献。它的代表著作是墨子的《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
2)印度古典逻辑: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佛教逻辑,也称因明逻辑。以佛教学者陈那(生卒年不详,约为公元前6——前5世纪)、护法、法称等人的学说为代表,主要著作有《因轮抉择论》(陈那)、《集量论》(陈那)、《因明入正理论》(商羯罗主)、《唯识三十颂释》(护法)、《广百论释》(护法)、《正理滴论》(法称)、《释量论》(法称)等著作。
3)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逻辑:古希腊逻辑学开始很早,但直到亚里士多德才真正形成了严密的逻辑学体系。也就是公元4世纪。亚里士多德的主要著作有《工具论》(其中有6篇逻辑学论文:《范畴篇》、《解释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论辩证常识论》和《辩谬篇》),《形而上学》(主要是关于矛盾律、排中律及同一律等相关讨论)。
这三大逻辑体系都曾对世界占代文明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它们的目的都是推动人类理性思维的进步,提高人类的思考能力,其根本目的是一样的。但是它们又各有自己的特点,并影响到各自民族的文化的思维方式等相关方面。因此,比较文化中先要对于它们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
匿名回答于2021-08-21 04: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