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思齐网

黄花寺的由来?

黄花寺

黄花寺坐落在古宣防宫遗址北3公里的四女台(一名龙虎台)上,南距滑台(滑县老城)5公里,北距黎阳古城4公里,是为镇黄河水患而建。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黄花寺

景点类别

历史遗迹

所属国家

中国

简介

黄华寺规模宏大,雄伟壮观,周围风景优美。她近频黄河故道,远傍巍巍太行,北依大伾、浮丘二神山,南靠滑台古城,春来绿草如茵,夏秋黄花遍地,一年四季客来商往,香烟缭绕,一派蒸腾的景象。

历史沿革

黄花寺大佛殿史修久远。《滑县志》记载:汉武帝元光三年(前132),黄河决瓠子堤(又名金堤、秦堤、汉堤)白马津(亦称黎阳津)处,水漫16郡。《史记》河渠书载:汉武帝令汲仁、郭昌发卒数万塞瓠子决口,并沉下自己心爱的白马、玉璧,亲率臣僚驻宣防宫(又名水神宫、玄武宫)指挥堵决工程。

汉宣帝本始二年(前72),河又自此东决,势甚汹,浚县、滑县、临河县三县人民围堰疏导,水患仍频。为镇水患,附近人民在宣防宫附近白马津古渡口筑大佛殿,并塑佛像一尊。

《滑县志》又载:汉成帝河平二年(前27),河又溢。东郡太守到宣房宫内亲祀河神,请以身自填金堤。浚县、滑县县令在天台山四角筑地宫,掩埋自己舍身祭河的龙虎属相的四个闺女,水乃平,故留下“龙虎堤”、“四女台”之俗名。

黄花寺历经沧桑,毁而复修。《浚县志》载:晋隆安三年(公元398),后燕王慕容德被拓跋魏追赶,率众到此,河阻人惊。慕祈祷后,风大作,天奇寒,河结冰,慕得以踏冰过河逃生。魏追军至,冰溶,恼怒之下,焚房杀人,将大佛殿夷为平地。慕在滑县得势称王后,重修了大佛殿,并扩大了规模,取名“黄花寺”,并改白马津为“天桥津”。

后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周世宗柴荣令天下废佛寺,寺僧还俗,黄花寺被废。几年后被当地人修起,佛事得以延续。

金明昌三年(公元1194),黄河自阳城决口南徙,白马古渡口失去作用。自此以来,前后虽经历近400年战乱,黄花寺佛事始终未停息。后毁于官劫。

匿名回答于2020-12-15 08:07:52


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