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个人原因
(1)思想性格方面。思想性格是决定个人语言风格的主要因素。我国谚语“人如其文”正说明了语言风格与人的个性的关系,揭示了语言风格的本质特性。思想性格可以包括很多内容,直接影响语言风格的因素不外乎世界观、人生观、美学观、语言观、文化教养、语言修养等。在一段时间内,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美学观、语言观、文化教养、语言修养等因素稳定,从而使得个人的语言风格具有了稳定性。但是,当个人的这些因素发生变化时,其语言风格也就产生了变异。同时,这些因素对作家使用语言的影响也因人而异,从而使得语言风格产生了变异性。
鲁迅和周作人是两兄弟,处在同一时代,有同样的生活经历和教育背景,但是二人的语言风格却截然不同。鲁迅作为一位彻底的民主主义者,对半封建半殖民的旧社会有极度的厌恶和痛恨,他的语言中具有深刻而强烈的讽刺意味。因此,鲁迅形成了尖锐泼辣、冷峻凌厉、生动有力而又具有音乐性的语言风格。而周作人却没有鲁迅这样关心生活的社会,他仅仅是写文借以表达自身的感受,因此,他的语言风格清新、淡雅、自然。可以说,由于受个人的思想性格的影响,鲁迅和周作个人具有其独特而稳定的语言风格。
(2)生活经历方面。生活经历对个人的思想性格的形成有时会起决定性的作用,也会影响到个人的语言风格。一个人的语言总是会打上其生活经历的烙印。拥有相似生活经历的人会表现出相似的语言风格。同时,生活经历的变化也会使语言风格变化。
赵树理与高晓声都擅长描写农村生活,有相似的生活经历。赵树理的语言风格幽默风趣而又质朴自然,而高晓声的语言风格却幽默风趣而又具有讽刺性。二人的语言风格具有相似点而又产生了变异。巴金与赵树理和高晓声的生活经历不同,有稳定的学生生活,因此,他的语言具有浓厚的书卷气息,从而形成了细腻而繁丰的语言风格。李煜由于生活经历的影响,他的词的语言风格在亡国前后产生了变化。
(3)民族方面。民族语言、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与语言风格有密切联系。民族方面的内容使得语言风格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不同的民族造就不同的语言风格。汉语语音、语法和词汇上的特点使其具有了独特的音乐美和形象美,且汉语的音乐美和形象美造就了汉语作品独特、稳定的风格。其中的独特性就是指汉语作品与其他民族语言作品相比所显示出的变异性。例如,北方的少数民族在语言的使用上表现出
匿名回答于2021-07-03 21:21:59
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实际上,语言比文字更具有稳定性。
语言通过口传而被保存下来。它的变化是随着不同的阶段而不断变化的,即使在下一个阶段有变化,它的变化也和上一个阶段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从上一段到下一段的变化被清晰地记录下来,哪怕只是细微的变化。
而文字则不然,文字是一种固化的符号。尽管它也记录着语言的变化,但它记录语言变化的情况要比语言记录方式迟缓得多,或者有时候根本就没有记录语言的变化。所以,语言的传承方式要比文字的传承方式更具稳定性。
在这个意义上,人们应该给予许多口传下来的传统文化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在这些口传下来的文化中,更能反映文化发展的历史。从中我们可以更多地看到历史上的社会、文化及其变化。
语言是一种社会事实,它真实地反映和记录了社会及其变化。所以,观社会就可以听其言。
匿名回答于2022-02-27 23:47:40